農場漂浮起來了

文/Sven  |2024.06.24
502觀看次
字級
圖/yapei

文/Sven 

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由於兩國都是糧食出口大國,讓全球的糧食供應吃緊,價格上揚;同年,歐洲發生了500年來最嚴重的旱災,47%的面積受到了波及,更是突顯了解決糧食問題的急迫性。

根據聯合國資料統計,全球人口到2030年將成長到85億,到2050年甚至達到98億,且有將近七成的人口居住在都會區裡。要滿足這樣的人口數量,人類目前的農業生產水準必須還要提高70%。

人口成長使得糧食需求增加,極端氣候卻又使得讓糧作的產量下降,加上農地、水源日漸減少,價格不斷升高,早些年因應這些困境出現的「垂直農法」已獲得了一定的成效。

培土堆疊 提升栽培



垂直農場(Vertical Farming)指的是在建築物、貨櫃等封閉空間中,以垂直堆疊、無土栽培的方式來種植作物。在技術上,它以人造光(如LED)取代陽光,運用自動化的監控系統來進行施肥灌溉、環境控制(溫溼度、養分、氣體等),且同時收集作物的資料,以優化、提升栽植技術。

這種農產方式與傳統農業最大的差異在於,它不用陽光及土壤,在能源、水資源等方面的運用上更有效率,單位空間的栽種量更大、密度更高、品質更穩定、對環境也更友善。產能最高的農場,每平方公尺甚至比過去高出350倍之多!

打破陸限 水上漂浮



繼垂直農場之後出現了所謂的「漂浮農場」(Floating Farm),又稱浮動農場或水上(垂直)農場。漂浮農場除了汲取溫室及垂直農場的特點之外,還更進一步地打破了農地在陸地的限制。

全球首座漂浮農場,2019年在荷蘭啟用。由於搭建在港岸邊,它無論是設計、結構或材料都依據航海原理,特別強調提高浮力與穩定性,因此不管在河、湖、海中都能「水上漂」。這座玻璃與鋼材結構的可透視3層建築,藉由3條通道和陸地相連。上層飼養約40隻乳牛,下兩層是處理乳製品生產、牛隻排泄物、雨水及海水淡化等的區域。

農場屋頂是可收集雨水的設計,電的供應來自一旁水面上鋪設的太陽能板。牛隻飼料取自當地足球俱樂部或啤酒場不需要的草、穀物或馬鈴薯皮;牛的排泄物也被回收再利用,製成牛的飲用水與有機肥料。牛隻餵食、排泄物清理,甚至擠牛奶都由機器代勞,顯示出農場的高度自動化與智能化。

除了水電之外,農場的通風、製冷等系統也都是獨立的,盡量減少陸地上的任何支援。簡單說,農場結合了存儲、加工、生產與技術設施於一體,形成了一個封閉循環、自給自足的系統,加上環保節能、環境友善、永續經營,這些都是漂浮農場的營運構想及目標。

不管垂直農場或漂浮農場,主要針對的是都會區的糧食供應。這種新型態的農業通常設置在靠近消費區,縮短了供應鏈,拉近了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更重要的是,就像漂浮農場的主人所說的,漂浮農場期望使農業更令人接受、有趣且迷人,尤其是要能吸引年輕人投入,以擺脫傳統農業的困境。

都市規畫 創新思惟



繼荷蘭之後,美國、澳洲、西班牙、新加坡等地已陸續出現了漂浮菜園、漂浮漁菜共生等類似的水上農場型態。可見,漂浮農場不是個譁眾取寵的議題,也不是近年來的流行熱潮,而是針對當前、未來的環境及糧食困境所提出的解決方案。

除本身的設計結構之外,漂浮農場還需要注意如海浪、風速、洋流、潮汐等海上環境因素,另外如政策、法律(海洋法規)、財政(投資報酬)等層面,也不容輕忽。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