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克襄
北苗市場離苗栗火車站不遠,但商舖不多,遠遜於南苗的繁華。
每回抵達,我都逕自到賣蔬果和客家米食的攤位走逛。有攤阿波們製作的刺殼粿和客家菜包,讓人印象深刻。相較於南苗的豐富和多樣,這兒展現了老人家親手製作的內涵,糕點有更多的家常口感。
若待久一些,還會走上二樓,探看兩家大姐們開設的麵攤。哪家有營業,便就近食用。緊接,再轉搭客運去遠方。
來去多回,根本不知西南角落,還有間牛肉小舖的存在。可在地買菜的大姐們都知之甚詳,那兒有位帥氣十足的年輕小伙子,承繼了家業。
有次在地市場達人阿成,引領我前往。初回看到時,攤位上的各款肉品稀稀落落,都只兩三塊。心頭不免納悶,是否生意不好,顧客甚少光臨,因而食材類型不多。
殊不知,自己大大誤會了。
阿成跟攤位的小伙子熟識,當下便要我伸手,摸看看其中的一塊肉品。
當著老闆面前,居然可伸手碰觸,未免太不禮貌。縱使再如何熟悉的友人,都覺得不妥,我因而有些遲疑。經他再鼓勵,才勉強伸出食指,輕輕碰觸。等一摸著,我彷彿觸電般,趕緊收回。
那當下,隨即也檢視食指。原本以為,會沾點血水,仔細瞧卻乾乾淨淨。但剛剛的觸感,委實有一微小的異樣。摸起來明明是柔軟的肉品質地,似乎有些說不上來的奇特。
我驚奇地看著阿成。他笑嘻嘻地告知,「這是假的肉喔!」
聽到他如此介紹,我嚇了一大跳。以前到餐廳用餐,多少會看見仿真的菜色樣品,擺在廚櫃展示。但一看即可辨識,眼前卻幾近真品。在交易熱絡的市場,也是首次看到。
我隨即好奇,買賣頻繁的攤位,何以要擺上此一仿真食品。攤位上有好多款,難道都是用各種塑料做的?阿成急忙解釋,裡面有好些是假的,但也有真的。
我乍看之,實在難以判斷。他要我再仔細辨認,以是非題勾選。結果,一半以上都猜錯。
早年,自己寫過一堆市場介紹,如今連個牛肉真假都判斷不出來,未免尷尬了。但我還是懷著先前的困惑,推敲是否因生意不好,才出此下策。結果,當然非也。
小伙子選擇仿真肉品,以假代真的擺置,消費者或許一時不能適應。但常來購買的人,在長時互動下,逐漸明白他的用心。
做為第二代接班人,他從長輩接手後,知道時代不一樣,攤位店面不僅要改善,食安問題和履歷認證愈發重要。所有販售的肉品不宜像過往,全部攤露在消費者眼前。旁邊還需要良好的冷凍設備,讓食材保鮮。
可現場攤位空間有限,無法安置其它器材。眼前擺售的,除了少數必須現場處理的熟食,只能都是仿真品。顧客有意願購買,指名要時,他才到十公尺外的冰箱取貨。
此時我再趨前,檢視剛剛接觸的仿真品。不論切片、塊狀或色澤,每一款都做得維妙維肖。不知情者,說不定會放到砧板上切剁,或者直接帶回家煮食。
小伙子不只有此巧思,他還想改變攤位,展現得更有質感。目前的攤位雖說乾淨又亮麗,但外觀還是老樣。他覺得應該創新,充滿當代攤位的美學。他不只希望,在地買菜者感受不同,連外地人都能充滿驚喜。
阿成也有這樣的抱負。他熱愛地方文史工作,返鄉後,一直默默推動青銀共創。在他的牽線下,北苗市場還有好些位七八年級的進駐,擺售不同的產品,諸如咖啡、甜點、手工皂和植物盆栽等等。過去都是在地老人家走逛的市場,空曠而悠緩。他們的進駐,隱隱帶出一個文創市集的活潑雛型。
年輕人返鄉創業,承繼長輩期望的工作,往往有一番家庭小革命。長輩總是以過去的成功為例,希望買賣如常,便能維持生活。但外頭世界的變遷劇烈,年輕人總要因應時勢,進行一些攤位的調整。
小伙子跟我們對話時笑瞇瞇的,自是不會談這些。但眼前極簡內涵的小舖,相較於過往商攤的琳琅滿目,想必是有過一番艱辛的改革。這點從他的淺笑,我如是忖度,且致以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