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輕軌
圖/莊文韋
搭乘輕軌,有種旅行感的悠閒情調。圖/莊文韋
文/商瑜容
高雄歷史在2024年元旦邁入嶄新的一頁,輕軌從「愛河之心站」到「凱旋公園站」的路段全新通車,環狀大眾運輸系統的完成是都市建設的重大里程碑。 回想2015年輕軌剛正式營運,許多朋友閒談之際常會問及:「你搭輕軌了嗎?」整座城市瀰漫著一股興奮的氣息,期待著進步與新生。近十年過去,日復一日穿行島嶼南方的綠色列車究竟是什麼樣的存在呢?
雖然環保綠能是輕軌的主要優勢,但對我而言,它最大的魅力卻在於充滿旅行感的悠閒情調,是一條能暫離繁瑣事務,通往自然與藝術的捷徑。假如厭倦在馬路上騎乘爭逐,登上輕軌,就可以展開一趟無比愜意的小旅行,不論是美學殿堂如內惟藝術中心、高美館,或是水光瀲灩的愛河灣、古樸多姿的哈瑪星……整座城市的熱點彷彿發光的星星,被輕軌串連成一張燦爛星圖,一節節車廂是精巧的飛行器,甩開車水馬龍的煩躁,繞過趕時疾行的日常軌跡,與世無爭地行駛在自己的軌道上,歡快地遨遊。
當時間的油彩飛速塗抹,生活的容顏看似絢麗卻又模糊難辨,一首歌曲可能一夕爆紅轉眼又被遺忘,一則消息還來不及深思又被另一則覆蓋,我多麼嚮往作家木心筆下的從前──「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輕軌也慢,但正因為如此,它行進的方式似乎帶著一種感性,提醒人們平息內在焦躁,慢慢離開這一刻,慢慢前往下一秒,不用聚精會神注意路況,用心感受每個當下,莫負人間好風光,這是屬於輕軌的浪漫。
有別於高雄捷運在地下疾行,行駛在地面的輕軌少了點神祕,卻多了點率真。搭乘捷運快速通往目的地時,途中只能從車廂跑馬燈得知身處何地,看不見沿途風景,當我步出捷運車站,重新看見街道與天空,內心常有一瞬怔忡,彷彿生命中某個片段跳接了,鑽出魔術箱的我是否已然改變?而輕軌走到哪裡都是明明白白,透過潔淨明亮的大面車窗,在乘客的視野裡有藍天白雲,有碧草濃蔭,熱情的陽光一路相伴,陰霾與寂寥總離得很遠。
我最喜歡的水岸輕軌,段長約8.7公里,是由歷史悠久的台鐵臨港線規畫改造。搭乘輕軌前進港灣,低緩的車速正好醞釀期待氛圍,當高雄展覽館波浪式的屋頂映入眼簾,就預告海已經很近了,經過光榮碼頭前美麗的彎道,我心底的輕潮也跟著搖晃起來,從右邊車窗望出去,高聳的八五大樓堆疊鮮明的城市意象,緊接著迎接旅人的是流行音樂中心的鯨魚堤岸、海豚步道與音浪塔,幾艘遊艇悠哉地停泊港口,似乎也在欣賞滿天雲霞的變幻,至此,我已忍不住想要跳下車呼吸海的氣息了!
由真愛碼頭站通往駁二大義站時,列車從高架軌道經過一段下坡滑向草皮 ,總給我一種身處遊樂園的感覺,白色的大港橋像一艘大船,在岸邊等待人們登上甲板,感受海風吹拂,眺望港灣的明媚風光。駁二園區內有許多裝置藝術,除了深具代表性的工人和漁婦之外,漫步其間,常常會意外發現更多隱藏版的藝術創作,如此想來,輕軌不只通往目的地,還通往更多驚奇。
輕軌輕輕,卸下煩憂,白綠相間的車廂是活力海洋與綠色永續的象徵,它如同穿梭城市中的郵差,永遠盡責而穩健地傳遞美好信念,戴著夢想往更健康的未來出發。在目光與風景的頻頻交接中,人們將有更多期待與發現,聽!那緩緩經過的列車就像口琴,溫柔吹響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