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度睿
白日忙碌,午休時間,有人帶著金庸武俠小說,穿梭在滿園蘋果樹下。那年代山裡沒有日光燈和廁所,晚上都點著煤油燈,我們在微弱煤油燈下消磨,並早早入睡。
大二下學期快結束前,外校的好友L邀約,暑假可上梨山她的親戚果園或別處打工。從小在都會角落長大的我,歡騰鼓舞,一個不一樣世界的氛圍,強力招引著我。有此機緣前往壯闊山勢美景的中橫,倘佯在無與倫比的大自然懷抱,果真是翻閱最奧祕生動的一部書。
經過大力央求,因有熟悉的同伴一起,父母最終答應放行。
和同學們說著,不意學務處的總教官都聽聞了,當下即說帶她女兒一同前往。在那花樣年華,每個人莫不渴望寒暑假做些英雄志士驚人壯舉,斯文內向的我,忽地就此名聞,帶來猛爆光點。
一放暑假,帶著同伴們坐上客運從台中市到東勢鎮,和果園主人碰頭,再幾個人共乘計程車直驅梨山。抵達後,開始不停的走,嚴重考驗了體力和耐力。走到幾乎精疲力盡,似乎過了好幾個小時,才終於聽見山上瞧見下方的我們吹出的口哨聲。
看見了早幾天到的L正用柴火奮力起灶掌廚,大家忍不住歡呼起來,日頭早已西下,這是85K第一個工寮。
而我們上山後首要工作就是水果套袋,將成長中一顆顆水蜜桃用紙袋套起,釘書機釘好,及至後期梨子和蘋果亦同。據此,可防水、隔光、避免藥劑等外在因素侵襲,以提高後續生長品質。紙袋依水果的不同有油紙袋、牛皮紙袋等。這樣的工作占了多數時光,每個人邊聊天邊認真工作,不願落他人之後。
爾後,水果成熟,男孩將女孩摘下的水果用扁擔挑回工寮。女孩負責篩選好壞,秤重大小,分成幾個區塊,再包組成箱。最後用流籠運送,越過美麗蔥鬱的山谷,到達另一邊山頭集散地。
我們在山中不斷漂泊,這個工寮的水果包裝完成,總有人介紹前往下一個山頭。有時,一群人走在窄仄山路上,右側才見山壑寬闊綠意盎然,忽地又見左鄰山壁涓涓一灣清澈水流。
山居晨起,飲那曲折水管彎繞流下的山泉,清冷沁入心脾,洗滌多少青春愁煩,也激越幾個文青情懷,站在海拔二千多公尺的山上,仰望山中蔚藍晴空,揣想起古代騷人墨客,登高山遠離世俗,或在肅穆深山書院,尋覓僧儒辯士的警語對談……
白日忙碌,午休時間,有人帶著金庸武俠小說,穿梭在滿園蘋果樹下。那年代山裡沒有日光燈和廁所,晚上都點著煤油燈,我們在微弱煤油燈下消磨,並早早入睡。
可惜的是,教官的女兒首先接到父親來信,告知回家準備某個考試,而E在和第一個工寮的斷臂老人聊天吵架不快後,兩人便連袂回台中,所幸我們又迎來新的同伴,我的隔壁班同學丘和妹妹。。
其實上山並非只是果園中的工作,有些地方開飯十至二十人,做飯工作便讓女孩輪流。平日在家還賴著媽媽做飯,未經滄桑歷練的眾家女孩,勉力卯足了勁,摸索學習。
記得那年的颱風來勢凶猛,我們躲在工寮裡,聽狂風暴雨敲響屋頂,擔憂整個晃動的鐵皮屋頂會被風雨給吹毀。所幸有驚無險,雨過天青。當時的信件,必須等老闆下山到環山派出所交遞或領取,一時,大家紛紛投遞家書報平安,不讓父母擔心。
某天收工後,幾個人磨著老闆要坐載貨流籠。年輕缺乏縝密心思,我和L兩人一車,大家全無安全配備坐著流籠,快活唱著歌,馮虛御風飄過水庫天空,鳥瞰綠意山水。直到一日黃昏,有人拿了望眼鏡探索,發現遠方山谷竟有一個同款流籠,連同運載的水果箱卡在半天高不動,不諳險巇世事的眾人,才知驚懼害怕。
「阿姨!妳們不要走嘛!」老闆八歲的女兒曉菁,不捨地拉著我和L。幾個女孩在曉菁臉上親了又親,相約回台中後寫信給她。L帶領大家在夜晚下山,前往環山派出所附近預訂好的住宿地點。每十分鐘L便回頭用手電筒對著山上打著幾圈圓光,告知我們的行蹤。霎時,只有月色和繁星點綴的山群,便在整個黑暗籠罩裡,泛出一圈圈的光芒,彷若神祕星際銀光乍現;而山上的人接收到也會作回應,一路關照我們順利下山。
今生緣會,四十年現實人世變幻,那段歲月依然停佇在時光遠處。歌頌山景的古今詩詞何其多,我卻獨愛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閒話〉:「作客山中的妙處,尤在你永不須躊躇你的服色與體態;你不妨搖曳著一頭的蓬草,不妨縱容你滿腮的苔蘚……扮一個牧童,扮一個漁翁,裝一個農夫」。難忘彼時帶著大帽子初扮年輕村婦的日子,黃昏收工後,我最喜站在一低矮的圓樹幹上,遙望著滿山滿谷的果樹天地,神往著連綿起伏恣意線條的山中傳奇,還有那似乎凝寂無盡的青春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