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佛光山總本山的福慧家園共修會,是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創舉、推廣佛弟子共修的總站。2015年4月,禮請大師佛學講座「佛法的真義」。圖/人間社記者陳碧雲
文/妙宥法師(佛光山福山寺住持)
白天仰望著天空,總會看見雲;晚上舉頭凝視夜空,星兒佇候著。
依然覺得您用慈悲堅定的力量,如白天和夜晚輪替沒有暫息,因為不捨眾生苦,雖不見報身,卻仍感到在您的庇蔭下,繼續引領著我們,在人間遍灑佛國淨土的種子。
惜才惜情的師父
踏著緊張、雀躍、飛快的腳步,從佛學院到法堂的路上,感覺好不真實,一位人們口中偉大的宗教家,給了微不足道的小學僧見面的機會。
記得師父說:「我很掛念,那個在妙法寺剛出家的年輕人,有沒有來學院讀書,受正規的僧伽教育?」心中誠惶誠恐地感到,多年前不過匆促見一次面,師父竟然記得。短暫三十分鐘的談話,是師父第一次的教導,師父說:「煩惱少一點,智慧就多一點。」至今猶記於心。
2001年大甲妙法寺正式由佛光山接手管理,除了寺院捐給佛光山,連這位小徒弟也捐出為佛教所用。當時屬於壹同寺系統的寺院,皆難以理解接受,因為傳統寺院皆是子孫叢林,弟子絕對是師父的最大資產。
在保守的思想下,妙法寺長老理群法師毅然決然將徒弟送入佛光山這個大道場來學習,記得老人家曾說:「星雲大師很有智慧,心量廣大,佛光山是正派道場,與大眾一起學習才會進步,要發心為常住做事。」後來更請求大師為我更名,如此心量真讓我感到不努力弘法利生,如何報答?
二十多年匆匆而過,理群師父總說:「大師真了不起,把你教得很好,看到你成長如此快,證明當初的決定是對的。」他時常叮囑我要發心,自己更是投入護持佛光山。三生有幸的我,此生遇到了二位大心量的師父,在修道路上,讓我走得安穩妥當。
我是佛光山,佛光山是我,二十多年來沒有界限,沒有友寺進入佛光山身分的分別,只有跟隨大師修行,弘法度眾的前進,隨著常住調派工作,隨緣隨分到各處領職服務。星雲大師的惜才惜情,我相信弟子們都能感受得到。
記得每當自己在工作、人我中起了煩惱、解不開結時,師父總是一通電話為我解惑,即使遠在美國弘法,接到老人家越洋電話的當下,一切事情都迎刃而解。在細膩處事的智慧中,看到師父為徒弟安住身心的用心,從不問對錯,只為我的未來。
佛光山徒眾的輪調制度,對修行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訓練,幫助我們不執著、不堆積、不戀棧,可以多元化學習,打開視野,廣結善緣。師父曾開示:「有流動的水才會清,人事常調動,對於職務就不會把持、眷戀,人事才會健全。所以,佛光山實行三年一調的人事輪調制度,藉由調動的機緣,讓大家多方學習。對於人事調派要歡喜奉行,因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成就常住的一個因緣而已。」當然,在因緣法中,總有好因緣的相遇及磨練身心的來去。
一日,師父把我找去法堂,侍者們有默契地讓出,只剩師徒二人,偌大的空間寂默寧靜。師父說:「把你擺在哪個位子?我想了二個月,一個能夠讓你成長,不致於中途早夭,帶你的主管,要能夠放手給你學習發揮。」當下的我,心中滿滿感動,眼中含著淚,我的師父如此寶貴的時間,應該拿來為眾生,怎麼會將微不足道的我放在心中?這分師恩難以報之。
無有差別的師父,把每位徒弟當成珍寶,我離「才」還有很大的距離,儘管如此,我仍朝著「成才」而努力著。
學會解決問題
師父說:「世間上無論做什麼事,一定要敢。敢,才有力量,才會成功。」我的膽怯,我的不敢,總是令我裹足不前,失去成長、進步的好機會,至今想來仍後悔不已,所幸佛光山的人間菩薩思想——「給」的力量,使我勇往直前,接受每個當下。
福慧家園共修會是推廣共修的總站,2010年4月4日開辦千人共修,每星期日上午十點至十二點以生活化的主題式修持為主,下午一點半至三點的修持課程,包括抄經、禪修、念佛、佛學講座、佛法輕鬆談、福慧講座、素食烹飪班、福慧長青班,及各類的社教課程,提供現代人一座修身養性、福慧雙修的道場,以實踐「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的人間佛教理念。
師父將如此重要一職賦予我,從無到有、從不會到會。如何維持每星期千人共修?講師哪裡來?課程設計規畫等等,因為怯懦和經驗不足,看不見為佛教及眾生奉獻時,須克服萬難,才能獲得成就的果實,於是情緒第一,事情第二,埋頭苦幹,不知請示,如此無知懵懂地做事。
睿智的師父看在眼裡,包容我的情緒,讓我摸索、嘗試,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蛻變過程,學到許多陌生的第一次──主持共修會、宣傳招募、規畫課程、與人交流。
師父雲淡風輕地對我說:「你現在學會解決問題了吧?」一句話讓我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原來師父花了四年半在教導我一件事──學會解決問題,過程沒有一句重話、責備,顛覆傳統師父對徒弟告誡的修行之道。
一生推動人間佛教的星雲大師,將修行融入人性中,在此表現無遺,人間佛教不是口號,而是真正地落實。那一刻,我突然間不怕了,對未來、對修行、對奉獻,我有了無限的底氣,因為「我學會解決問題」。
我是你的善知識
2023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從師父圓寂到追思讚頌會的期間,再次真實感受到師父對我的愛護,我被安排在師父坐塔的壇場值香燈一職,一天三班,一班二小時。前來禮拜弔唁的人潮絡繹不絕。每天在弔唁結束人潮散去後,望著師父法相,感謝師父在最後仍然讓我每天都能與他接心。追思讚頌會當天,本無機會可到大仙寺送師父,卻也是臨門一腳隨人上了車,真是不可思議的因緣。
在一次讚頌會的前一天,原本安排的主法因故無法出席,換成我當主法,當我立於師父座前,感動萬分,原來您仍然在護佑著我。
思及此,心中悸動不已,熱淚盈眶,已無法下筆……師父!我想您了。
記起師父曾語重心長地說:「某某政治人物,某某企業家都會來向我請益,我是你的善知識,你怎麼沒把握機會呢?」我當時推著輪椅,在傳燈樓二樓與師父跑香,我總是像往常一樣輕輕回答說:「是,我會把握的。」實則心裡一片空白,不知要問什麼,怕問題太淺沒有程度,深覺自己的貧乏。
但這句話深深烙印於心,再三思惟師父的深意,我有把握師父對我的教誨嗎?我有給人接受嗎?我有體認人間佛教的重要性嗎?我有發起為教為眾的菩提心嗎?我有不畏艱難尋找善知識的勇氣嗎?
回憶在法堂為師父拉紙寫毛筆字的時光,看著師父對自己無比地嚴格,看著侍者書記們默契地忙碌著,無須太多言語,彷彿有師父在的空間,處處變成佛法,告訴我要精進、要靈巧、要配合、要珍惜。
2012年全國教師佛學夏令營,您要我上台唱〈太虛大師五十生日感言〉,您在訓練我的膽量與勇敢。
您帶著我坐車巡視山上時,指示車開上萬壽園,您說:「萬壽園就是一間別分院。」您在破除我所認定的「別分院」狹隘定義,要我丟掉我法二執,何處不是道場呢?
在山上的那幾年,午飯後推著您跑香時,我鮮少說話,總是靜靜地聽著您說。我是個不擅長對話的人,但您說要「擴大自己,要為佛教」的教誨,銘記於心,我虔誠發願盡形壽弘揚佛法,推動人間佛教。師父!您真的是我的大善知識!
為了佛教無怨無悔
師父一生為了佛教,永不退票,愈是深入看佛光山,閱讀《星雲大師全集》,愈能感受一代大師「為了佛教」的慈心悲願。
從改革佛教開始,以「但開風氣不為師」的氣度,舉辦各式教育──幼兒園、國中小、五所高等大學、人間大學、社區大學等;辦藝術文化──美術館、文化出版、學術交流、電視台、推動各項善美事等;辦慈善公益,弱勢資助、醫療救援等;在淨化人心的佛法改革中,師父依著佛陀本懷,非佛不作的態度,將深奧的佛法轉換成讀得懂、用得上、符合現代人語言的佛法。
至今,我深深感到師父將他近百年的生命,運用得淋漓盡致,亳無保留;他心甘情願,永不後悔,這輩子,下輩子,生生世世,發願還要回來娑婆做和尚,弘揚佛法。當我愈深入師父的文字大海,更堅定自己也要為了佛教,奮力追隨。
唯有星啊!唯有雲啊!翻轉我的生命,開啟我的生命廣度與深度,不僅僅只有我一人,師父已撒下佛法的種子,如同《佛遺教經》最後一段:「若我久住,更無所益,應可度者,若天上人間,皆悉已度,其未度者,皆亦已作得度因緣。」師父!我們等候您乘願再來。(摘自遠見天下、香海文化共同出版《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弟子如是說【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