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星雲大師──回顧佛光山本栖亞華作協大會

文/小華(菲律賓華裔作家、耕園文藝社社長) |2024.08.05
2437觀看次
字級
佛光山本栖寺庭園秋季美景。圖/道璞

文/小華(菲律賓華裔作家、耕園文藝社社長)

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圓寂的訊息傳來,一時心中憂戚不適,我低首合十鞠躬。印象中身體穩健的大師,容光煥發、炯炯有神,永遠面帶彌勒佛慈眉笑容,大師矢志弘揚佛法,教化人心,致力於興辦教育,是世人所欽佩敬仰的活菩薩。我有福氣能與大師晤面拍照留念,他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的儀態,深深鐫刻在我記憶中。

華文作家齊聚本栖

2002年10月底,「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協會」假日本的佛光山本栖寺召開第九屆會員大會,至今2023年已有二十一年之久,時光似流星神速一閃,當你回眸已是日新月異。

為期三天的大會,勞駕永芸法師前來迎接,佛光山本栖寺坐落在富士山下,途經本栖湖時,遙遙可看到朦朧的富士山,一路見樹又見山,風景美如畫。大約三小時的車程抵達本栖寺,哇!眼前一片寬宏幽雅的佛教聖地,腳踩散落的金黃色枯葉,一陣陣瑟瑟的秋風拂面。

永芸法師引領入屋分配住宿房間,休息後盛裝出席歡迎晚會。感恩星雲大師特別從台灣飛到日本盡地主之誼,大師熱誠地在大門前迎接,免費提供舒適的開會場地,甚至於享受了極豐盛的素齋款待,飽餐過後,文友們恭請大師開示。

「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協會」共有十六個地區、十九個分會的組織,代表和幾位特邀專題演講的名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台灣各大報的副刊主編,一起在文學氛圍下隆重進行各地區分會工作報告和文學發展狀況、特邀的作家分別講說個人的寫作經驗、三大報的副刊主編講述主持的副刊選稿情形、研討會,閉幕典禮,留下了第九屆「亞華作協」一部深刻的史記。

雖是舉辦亞洲的作協會員大會,卻有美、歐、大洋洲及非洲、澳洲、紐西蘭的代表助陣,所以彷佛是開小型的世界華文作家會議。

承蒙星雲大師作專題演講,大師表示,非常歡迎「亞華作協」能在本栖寺召開會員代表大會,佛光山買下此地並不一定作為寺廟,是因為此處風景優美、寧靜安詳,也可以作為文藝沙龍及青年活動中心,可以提供給各階層使用,適合用來培養人才及淨化人心的現代道場,所以日後歡迎你們也可以到澳洲、非洲、紐約的佛光山開會。

星雲大師不僅是位宗教家,更是一位文學家,他自幼就愛好文學,他說文學與藝術可以美化人生,也可以為佛教帶來朝氣。好的文學作品可發揚人生的真善美,是通往靈性與宗教的階梯,所以他堅持以文字來弘揚佛法,並且喜歡與文人結緣。最後他以四句話和大家結緣「不忘初心」、「不請之友」、「不變隨緣」、「不念舊惡」,感恩星雲大師慈悲共襄盛舉。

徜徉一日富士美景

開會以外的餘興節目,由依空法師帶領遊湖,從本栖寺出發,車子沿著本栖湖行走,可清晰地看到富士山,走出湖區,車子駛入原始樹林的外圍山道,這片樹林名叫「青木原樹海」,樹林種的是同一樹種,鬱鬱蒼蒼廣大無邊,一進入便會失去方向。

接著是「富士國際花園」,賞花和看貓頭鷹,法師說:「花園票價頗貴,要請大家自理……」他話沒說完,星雲大師馬上搖手說:「這個由我們寺裡請客,不用大家自掏腰包。」真是一位胸懷宏大的佛門大師。這趟遊園,才知道全世界共有一百四十種不同的貓頭鷹,花園裡盛開各種各色的大型花卉,據說園子是用空調溫室栽培的,所以儘管外面是蕭瑟的秋天,裡面依然是奼紫嫣紅。

離開花園就到「五合目」,這裡與富士山的距離較近,有許多旅館、餐館和商店,是遊客的休息站,頗為熱鬧。原本晴朗的天空忽轉陰涼,大家扣緊大衣,抵抗冷風吹襲。富士山被浮雲遮蓋了山頭,大家耐心地等雲開霧散,山終於展露出潔白美貌,大家紛紛地與亮麗的山景合照,證明「我曾來過」。

從富士山下來,就到山腳下遊湖,原來山的周圍有五個湖,美麗的五湖給富士山增添了無限風采。五湖有汽艇可供遊湖,我們菲華團七人哪能錯過,大家抖抖擻擻登船悠遊湖波中,半遮半露的富士山展現另一種朦朧的風韻。

又是登山,又是遊湖,徜徉了一整天的我們,在冷颼颼的黃昏中回到寧靜的本栖寺。

感念大師慈悲心願

刻在我印象中抹不去的是,在某一清晨,跑到與本栖寺平接的一湖,涼涼的清早,竟有人比我們早到,湖邊停泊著十來部腳踏車,范鳴英與張琪和幾位異國文友踏起車繞湖而去,鳴英瀟灑的揮手掠過,我多忌妒她,因為我不懂騎鐵馬,只能和文友沿著湖行走,沐浴在晨光熹微下感染秋意濃濃的氣氛。

只有幾天在本栖寺開會,給我們這些長居在熱帶島國,整日在塵世間打滾的俗人,享受幾天湖光山色,以揮去身上的塵土和浮躁的傖俗之氣。

從會議中,多少明了分布在各地區從事寫作的熱誠和困難度的同時,知道推動華文文學發展概況。

在主人熱情的款待下,飽餐了司廚師父所精心烹煮的素餐,多元的素餚是我從未品嘗過的,沒想到簡單的蔬食竟能煮出多樣化的菜式,美味可口不亞於葷食,幾天的健康素齋,感覺身心顯得輕盈舒適不少。

聽了星雲大師的演講,對他所宣揚的人間佛教,卻是有了深一層的認識,有文學修養的宗教家,能含融宗教與文學,也才更能感化人心。如今大師圓寂,留下教理與佛法給我們授受和遠傳,祈願我們能落實星雲大師的慈悲心願。

二十年前的會議,以平常心的我而言,留在記憶中的是坐落在秋天季節的本栖寺的同時,漫步踏著片片落葉的星雲大師,輕盈的赤黃袈裟在秋風吹拂下如駕雲飄然而去。

逝去的是時光,留住的是回憶!



(轉載自2023月3月30日

《菲律賓商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