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圓寂二周年 醫療因緣的慈悲啟示

文/王文志(原高雄長庚醫院管理課課長/星雲大師長庚醫療團隊聯絡人) |2025.02.13
1829觀看次
字級
大師對生命的態度「與病為友,以醫為緣,以慈悲智慧安頓身心」,為人間做了作好的示範。圖為佛光山藏經樓時教廣場,寓意佛法適用於任何時代潮流,是佛陀留給世人的教育,也是人間佛教的根本精神。圖/人間社記者李明軒

文/王文志(原高雄長庚醫院管理課課長/星雲大師長庚醫療團隊聯絡人)

2023年2月5日,星雲大師圓寂,留下畢生弘法的人間佛教精神,我們不僅懷念大師對這個世間的奉獻,更應思考大師與醫療團隊的深厚因緣,從中體悟慈悲、智慧,而培養出無私奉獻的精神。

醫者佛心,護佑身心

星雲大師自幼經歷戰亂、流亡、勞動,身體承受諸多苦楚。晚年因眼疾失明、腎臟病變、心血管疾病等病痛,大師深知生命的無常與脆弱,卻始終以平常心面對,並感恩醫護人員的照護。

大師在〈2013年新春告白(致護法朋友們的一封信)〉中提到:「佛館落成期間,我因腦內血管硬化合併右側額葉缺血性腦中風,感謝佛菩薩的護念,以及高雄長庚醫院陳肇隆院長號召醫療團隊為我醫治,恢復的情況相當好。雖然手腳有些不便,但我的頭腦還清楚,我的手還能動、還能寫一筆字、還可以講話,能與大家結緣,行年至此,我感受生命『也無風雨也無晴』、不憂不懼、不喜不怒、無輕無重的平靜和歡喜。」

這讓我想起大師中風那一年,即使住院期間身體微弱仍然以幽默風趣的話語,帶給醫療團隊溫暖,讓醫者在治療的同時,也感受到心靈的喜悅。大師從不執著於病痛,反而以此為修行的一部分,提醒大眾珍惜健康,培養善心、慈悲心。

與病為友,轉苦為願

面對疾病,星雲大師從不抱怨,反而以「病苦」作為修行的增上緣。他在《貧僧有話要說》提到:「修道人要帶三分病痛,才知道發道心。所以,疾病也是我們修道的增上緣,不要排除它,與病為友,才是最好。用《金剛經》的話來講:佛說有病,即非有病,是名有病。」

在醫療過程中,大師更展現了非凡的忍耐力與智慧。他曾對醫護人員說:「你們要用心醫病,也要用愛醫心。治病的同時,也要給病人希望。」這不僅是對醫療專業的肯定,也是對醫者使命的深刻詮釋。

醫療與佛法相遇

大師與醫療團隊的因緣,體現了佛法如何與現代醫療相輔相成,大師更提倡開示:「假如我們了解佛陀的教法,應該把『生、老、病、死』說成『老、病、死、生』,意思是說老病死以後就會轉生,轉生就有希望、轉生就有未來,所以讓人生的生命生生不息,沒有止境,永恆不死。」

大師經常在會見醫療團隊時鼓勵我們,醫療不只是延長生命,而是提升生命的品質。大師也進一步闡釋醫者要具備佛陀「大醫王」的精神,以慈悲待病人,以智慧解病苦。

在過去醫療團隊的因緣中,這是一場慈悲與智慧交織的見證,也讓我們深思,如何在人生的最後階段,為自己與親人留下圓滿的善終。

傳承願力,善行不息

星雲大師雖然捨報,但對醫療慈善的願力未曾止息。佛光山法師帶領醫療義工們持續推動義診、安寧療護、身心靈關懷,讓醫療不只是治療疾病,更成為佛法慈悲的實踐。

值逢星雲大師圓寂二周年的日子,心中泛起大師的教誨,期許自己終生要學習他對生命的態度——與病為友,以醫為緣,以慈悲智慧安頓身心。

願我們都能在醫療與佛法的因緣中,成為病人與家屬彼此的菩薩,共同創造更有愛與希望的淨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