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斷食與善終的真相 陳玲芳 |2023.11.11 語音朗讀 10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斷食/病主/善終跨域交流論壇會後合影。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斷食善終》一書作者畢柳鶯醫師,以曾陪伴罕病母親斷食往生之經驗,以及許多民眾的求助案例,提出目前民眾善終與超高齡社會的困境。 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認為,民眾如此重視「斷食往生」議題,是一個「求救」訊號。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善終的本質,是最後一段路的樂活,而非單純結束生命。 圖/123RF台大醫院家醫部緩和醫療科蔡兆勳主任表示在臨床上「斷食,並非等於善終」。 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提供 文/記者陳玲芳畢柳鶯醫師《斷食善終》書籍一出版便引發熱烈討論,顯示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民眾,對「善終」的需求,已迫在眉睫。網絡上許多討論,也反映了民眾對醫療、照顧、老後生活的焦慮與不安。畢柳鶯提到的案例與現況令人痛心,也更加顯示善終議題需要各界重視。病人自主研究中心(病主中心)多年來於民間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病主法),深刻理解民眾因資訊落差,可能對「斷食」和「善終」可能產生的迷思,以及受苦病人與家庭對善終深切的渴望。十月下旬,病主中心攜手罕病基金會、台灣弱勢病患權益促進會等病友團體,舉辦「終點前,以愛送行的跨界思辨:斷食/病主/善終跨域交流論壇」,邀請《斷食善終》作者畢柳鶯醫師,以及從法學界到緩和醫療臨床專家,創造跨領域共融交流,一同釐清大眾迷思、看見病人的需求,並共思制度與配套可改革之處,為受苦的病人與家庭,努力追求「最大的善」。斷食往生非得已《斷食善終》一書作者畢柳鶯醫師,以曾陪伴罕病母親斷食往生之經驗,以及許多民眾的求助案例,提出目前民眾善終與超高齡社會的困境:無效醫療造成失能人口快速增加、醫療與照顧量能不足、人工餵食管(如鼻胃管)之浮濫使用、無意義之無效醫療無法喊停,以及在病主法施行前就已變成永久植物人的病人撤管問題。台北慈濟醫院放射腫瘤科常佑康醫師,以病主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醫師角度提出觀點,他提到民眾如此重視「斷食往生」議題,是一個「求救」訊號。此議題反映出有許多病人承受著身心靈的痛苦、生命品質低落、安寧緩和醫療量能之不足、醫療決策無法自主等,種種善終困境,斷食往生是不得已的出路。生命末期是否進食的決策,是許多家庭進退兩難的癥結點,凸顯民眾死亡識能需要提升,而病主法中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團隊(簡稱ACP)也將「是否拒絕人工灌食」列入討論重點。最後一段樂活路台灣安寧緩和醫學學會常務理事、台大醫院家醫部緩和醫療科蔡兆勳主任,也釐清多數民眾對斷食往生的迷思,表示在臨床上「斷食,並非等於善終」,單獨只談吃與不吃並非善終的全貌。他特別提到部分病人甚至有「被斷食」之疑慮:當事人無法和照顧者說不、勉強配合恐造成自身身心靈的巨大痛苦。蔡兆勳呼籲:「善終的本質,是最後一段路的樂活,而非單純結束生命。」他在長期照顧臨終病人的經驗中,認為醫療團隊需要「同理」欲採用斷食往生的病人與病家的痛苦,更需要了解病家遇到的困難是什麼,然後和病家一起思考對病人的最佳方案,呼籲安寧緩和醫療團隊更努力提供優質的照護品質,政府相關單位更應該大力支持,也期盼民眾「更加認識緩和醫療,並善用緩和醫療資源」,才是最佳解方。漸進不食非斷食病人自主權先驅、陽明交通大學公衛所所長楊秀儀教授,援引多國最新的生命權相關的法律,開啟對話。她認為人有生命自主權、身體自主權,但不具有死亡自決權。「沒有死亡自決權,並不妨礙善終。」死也是生的一部分,而生命自主,則包含在生命盡頭的時候,選擇有尊嚴的存在。楊秀儀指出,目前法律最難回答的是那些從未表達自主便成為永久植物人的病人善終問題,有賴各界持續溝通,為受苦的病人思考解方。病主法起草人、台大哲學系孫效智教授,以哲學、法學、倫理以及病人自主的角度提出見解,他提到人走至生命末期,身體會逐漸「關機」並自然的「吃不下」,這種減少飲食是「順行善終」的一個過程,如此的漸進不食,並非「斷食」。如當事人出於自主意願,特意且非自然的不食,是「自主斷食」(VSED)。但若是他人操弄、暗示當事人或違反當事人意願的「斷食死亡」,則有法律疑慮,弱勢者可能會有「被斷食」的壓力。孫效智身為「照顧者」之一,深感病人病家的苦痛,他以專業的角度提出針對未表達善終意願的永久植物人之「撤管」議題,建議各界需要更多的對話,共思、共尋、建構什麼制度,才是「最大的善」。守護民眾善終權病主中心指出,「善終」的追求是人性也是人權,我們的任務就是守護民眾的善終權。而善終也是一項專業,並非僅有「死亡」一事,其中包含了過程中身體的舒適、心靈上的平安,乃至家人、照護團隊的心安圓滿。人的自然死亡中,包含了自然漸進不食的過程,這個在病主法的適用條件中,已保障當事人自主拒絕使用鼻胃管等人工灌食措施的權利,且病主法明文規範過程中「須有緩和醫療團隊協助」。這是民眾的權利,「一定要提早規畫、思考並盡早簽署,才能保護自己與摯愛的家人」。病主中心期盼也呼籲受苦的病人和病家,以及苦惱於如何善終的民眾,一定要尋求專業的諮詢與協助。因其看到很多病人與家庭未尋求專業,自行「DIY」斷食,最後造成更大的困惑、痛苦與不安。透過本次討論,思考法規與政策還有哪些不足或應當修改的部分,將持續推動病主法的修法倡議,致力讓所有適用病主法的病人,得到應有的照顧和平安,在最後的路上「心安圓滿」。同時,病主中心也將在會後「研擬善終知識系列圖卡,期盼引導迷惘的民眾,有所依循」。 前一篇文章 立冬進補將到 醫師提醒留意飲食控制、高油食物負擔更大 下一篇文章 【養眼專欄】如何改善眼睛酸澀不舒服? 熱門新聞 01【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2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3【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4退休之後2025.05.0105【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10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中醫專欄】良藥苦口嗎? 甘口的也是良藥喔!【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養眼專欄】什麼是繼發性白內障?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愛從1開始 一塊關懷更生少年立夏時節養心安神 吃苦瓜消暑降火氣【養生達人】蔡珮蓉復刻阿爸點心鋪 幸福甜食無負擔吃健康蔬食救地球 北榮從員工餐做起植物性飲食可護腦 延緩老化預防失智護膚調免疫 從生活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