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經變】觀世音三十三化身

 |2023.09.24
9897觀看次
字級
「觀世音經變」構圖形式沿襲北周盛行的橫長卷式,每坡畫上、下兩橫幅,共計四幅。圖/微信旃檀精舍

文/本報綜合報導

「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觀世音菩薩的信仰,千百年來早已廣泛流傳,更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體現。

觀世音菩薩是佛教慈悲和智慧的象徵,無論在大乘佛教或是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時,如果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名號,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

觀世音菩薩名號源自《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經文記述菩薩於娑婆世界利益眾生之事,當眾生遭遇大難時,尋聲前往,救諸苦難,應地應時變化三十三身,隨類示現,救諸眾生。在敦煌壁畫中有大量經變畫,描繪了菩薩救難的場景。

 隋代莫高窟420窟頂東坡《法華經》之觀音經變圖 。圖/微信旃檀精舍

觀世音菩薩經變

何謂佛教經變?初唐淨土宗善導大師云:「依經畫變。」即是經變,言簡意賅。就廣義而言,敦煌藝術或其他佛教藝術中,凡帶故事性的圖畫,均可謂之經變。但就狹義而言,則專指隋唐以降,依據某一部佛經,或者揉合同類數經,所繪製的具有一定故事性或義理性的圖畫。

建於隋代開皇年間(581~600年),敦煌第303窟人字坡前、後兩坡繪單一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亦稱「觀世音經變」。構圖形式沿襲北周盛行的橫長卷式,每坡畫上、下兩橫幅,共計四幅。情節基本上是依據經文順序展開,平鋪直敘,沒有波瀾。

這是敦煌壁畫中出現最早的一鋪觀世音經變,也是六世紀末中國乃至全世界同類題材中,表現情節最多,畫面最長,保存最完整的稀世珍品。此後,敦煌觀世音經變的主要情節和表現方法,都是在第303窟觀世音經變的基礎上有所增減。

 圖中有人在大海中被羅剎鬼包圍,觀世音菩薩從空而下,前來救助。圖/微信旃檀精舍

莫高窟第303窟人字坡東坡

此幅壁畫分上下兩橫幅。上幅從右向左,按照經文順序,畫釋迦牟尼佛講述觀世音名號因緣。救「七難」圖中,除三毒中的「淫毒」、「瞋毒」,下幅從左向右,畫消除「愚痴毒」,以及滿足「二求」,止於應化現大自在天身。

莫高窟第303窟人字坡西坡

東坡所畫化現,兩坡共畫二十六身。此坡上幅從左起,始於大將軍身,止於優婆夷身。下幅從右起,依次畫長者女身、釋迦牟尼佛講應當供養觀世音、無盡意菩薩,並向觀世音敬獻瓔珞,觀世音又把瓔珞分獻釋迦、多寶二佛,以及無盡意菩薩重問觀世音名號由來等情節。

 窟門北側北上角繪「脫離三毒」,其中「離淫欲毒圖」畫成了青年男女求愛圖,別開生面。圖/微信旃檀精舍

莫高窟第217窟東壁

窟門上部,繪釋迦牟尼佛講述觀世音菩薩名號因緣,窟門北側下半部與南側上半部,繪觀世音救諸苦難。畫面依據《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的偈語,與第303窟隋代觀世音經變,依據經文所繪的畫面不同。在每一個救難場景中,都畫觀世音菩薩乘祥雲,從空飛降,立筆揮掃,勢若風旋,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感。

窟門北側北上角繪「脫離三毒」,其中「離淫欲毒圖」畫成了青年男女求愛圖,別開生面。窟門南側下半部畫「三十三現身」。北上角繪觀世音菩薩向釋迦、多寶二佛分獻瓔珞。窟門北側的供養比丘像是五代所畫,與《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無關。

莫高窟第420窟頂東坡右側

畫師以兩條粗的曲線,勾勒出長條形的大湖泊。湖中蓮苞待放,鴛鴦嬉戲,頗富南國情趣。三人跌落湖中,一人因念觀世音名號,落在淺水處,合十祈禱;兩人在深水處,伸手向岸邊的觀世音求救,觀世音伸出左手搭救。畫師獨出心裁,以圖案形水波紋表現風浪,人物刻畫相當生動。

 元代莫高窟第3窟西壁龕內南壁的觀世音菩薩。圖/微信旃檀精舍

莫高窟第217窟東壁門北側

《普門品》偈語中說如果在大海中遇到羅剎鬼,念一聲觀世音,羅剎就不敢加害。圖中一人在大海中被羅剎鬼包圍,觀世音菩薩從空而下,前來救助。這些神鬼人物姿態生動,充分體現了畫師的想像力。


觀音菩薩女像轉變

佛教發源於印度,初期傳入中國的佛教諸佛、諸菩薩幾乎均為男性,而以女性之身普度信者的只有觀世音菩薩,也因此讓觀音菩薩成為對華人影響最大的菩薩。在中國本土的佛教文化裡,觀音是以體態優美、大慈大悲的女性形象表現。

 男相觀音菩薩。圖為11世紀喀什米爾地區的觀世音菩薩像。圖/資料照片

本土化藝術形象

然而,觀音菩薩並不是一開始就是女性形象,最早的觀音形像是蓮華手菩薩,「蓮華」即蓮花。蓮華手菩薩起源於2世紀以後的印度,最主要的特徵是其手持蓮花,身著王子裝,蓄有鬍鬚,為男性菩薩裝扮,頭頂寶冠上常有一尊小化佛,即阿彌陀佛。因此,在印度和中國唐以前的觀音一直是男性形象。

唐代以後,觀音菩薩已由男變女,從此女相延續至今。由於《普門品》、觀音傳說與塑像的廣泛流傳,使得菩薩信仰深深融入當時的市井生活和家居日用。此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妙善公主傳說的流傳。自此,菩薩慈眉善目、救苦救難的女性樣貌,便成了觀音菩薩本土化的重要形象。

 觀音菩薩慈眉善目、救苦救難的女性樣貌,一直深植佛教信眾的心中。圖/資料照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