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輔助手術 27年癲癇患者獲新生 陳玲芳 |2023.06.01 語音朗讀 142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左起神經醫學中心王署君主任、癲癇科尤香玉主任、功能神經外科李政家醫師。圖/北榮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癲癇病人需承受無預警發作伴隨的身體不適及意外風險,造成病人與家庭長期的精神與經濟沈重負擔。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引進手術機器人輔助系統,結合3D影像定位與即時動態導航追蹤,成功完成百例頑固型癲癇治療手術,精準度高風險低,幫助患者重拾正常人生。北榮神經外科醫師李政家表示,全國約有20至30萬名癲癇患者,其中高達3成是屬於使用二種以上藥物,仍難有效控制其發作,或是副作用明顯的頑固型癲癇(亦稱藥物難治型癲癇)。逾6成癲癇患者,在學齡前就出現第一次發作,年紀較小就發作患者,屬於頑固型癲癇的比例偏高,無預警發作,對學習、生理成長等各層面造成嚴重影響。目前北榮收治年紀最小的癲癇病人,為3歲孩童;李政家說,如果能在12歲前,積極接受專業評估與外科手術治療,就能有效減少癲癇發作頻率,維持生活品質。陳媽媽分享罹病27年癲癇兒艱辛成長與求醫心路歷程。圖/北榮提供病人家屬陳媽媽,特別出席記者會分享照護心得。她表示,37歲的兒子,在10歲時被診斷罹患癲癇,成長期間因升學壓力而頻繁發病,曾至各大醫院就醫,嘗試過各種療法,皆因無法找到正確致癲病灶癲癇發作無法改善。近年來癲癇治療技術大幅進步,2019年,陳媽媽讓兒子接受立體定位腦波電極置入手術(SEEG),放置17支深部電極,找到確切致癲病灶位置,經過7次高射頻熱凝損手術電燒病灶,成功改善不正常放電症狀,目前癲癇未再發作。陳媽媽十分感謝醫療團隊的努力,讓兒子能夠逐漸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也鼓勵其他頑固型癲癇患者及家屬,要「Keep Calm and Carry On(保持冷靜,持續前進)」,相信醫師與專業醫療團隊的建議,積極接受治療,才能戰勝癲癇。李政家表示,半數頑固型癲癇患者都能在術前評估中找到致癲病灶,更有高達8成患者在接受1至2次的外科手術治療後即能明顯降低癲癇發作頻率,但仍有約5%患者,因致癲病灶過度深層或分布範圍較廣,像陳媽媽的兒子,就需要進一步接受立體定位腦波電極置入術,來尋找致癲病灶。病友家屬陳媽媽(右3)與神經醫學中心團隊合影。圖/北榮提供北榮神經外科於1987年施行首例癲癇手術,累積超過30年臨床經驗,不僅設立癲癇特別門診,更結合癲癇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科、核醫部、精神部、病理部、復健部、藥劑部及護理部,跨部門組成專業的癲癇手術多領域治療團隊。 前一篇文章 中醫治療癌症 3個適當時機 下一篇文章 豆漿含優質蛋白質 取代肉類健康飲品 熱門新聞 01【草木堪為友】一樹紅艷的行道大使 南洋櫻花羊蹄甲2025.05.1102學習星雲大師 廣結善緣 布施歡喜2025.05.1103紐西蘭南島佛光山 四度獲評優良建築2025.05.1304金業管理新挑戰 職場Z世代渴望被重視2025.05.1105社論--脫中入美的經濟難關2025.05.1106星馬印汶閱讀研討會 500愛書人共讀《六祖壇經》2025.05.1307【修行在人間】放下自在2025.05.1108佛光山功德主 傳承人間佛教信仰2025.05.1209蚊吸熱血 燙口嗎?2025.05.1210佛光會慶佛誕 百萬人浴佛響應蔬食2025.05.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亞洲肝臟移植開拓者 陳肇隆獲頒當代傳奇馬鈴薯、酸菜易被誤解 實有益腸道健康國際家庭日 鼓勵有溫度互動十大死因多涉高血壓 飲食減鹽可有效防治預防過敏性花粉症 多吃蔬果咖啡渣含抗氧化物質 能入菜當面膜用途廣 作者其他文章十大死因多涉高血壓 飲食減鹽可有效防治預防過敏性花粉症 多吃蔬果搶救奮力生存孩子 飢餓三十開跑 居家照護不踩雷 傷口好得快小胖威利病友 展出41幅畫作照顧植物人 不忘做伸展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