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建議高齡長者,需多攝入全榖及未精製雜糧食物,其富含微量元素可增加身體抵抗力。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衛福部國健署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建議,三餐主食至少要有1/3 以上來自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物,以攝取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北市調查發現,近4成長者因「咬不動」而做不到,為讓民眾瞭解「電鍋料理」的便利性,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特別透過社區營養教作課程,教長者如何用簡單器具,製作出軟質、健康又美味的料理。
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去年調查北市65歲以上社區長者「不吃」或「少吃」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的原因,有36.4%長者表示口感太硬咬不動,有15.2%長者覺得烹煮不易,進而降低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的接受度。
因此,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與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合作舉辦「全穀及未精製雜糧」用電鍋料理體驗課程,顛覆民眾對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食物有口感偏硬及烹煮不易等印象。
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主任林柳吟表示,高齡長者需多攝入全榖及未精製雜糧食物,其富含微量元素可增加身體抵抗力、提升保護力。首推製作「銀養『全』滿分 電鍋『質』加分」料理食譜2.0升級版。運用電鍋料理的便利性,讓獨居長者、上班族及一般民眾,都能夠方便料理、輕鬆上菜及吃出健康。
圖/pexels
台北市社區營養推廣中心主任張惠萍說,慢性病的發生與飲食結構及烹煮方式息息相關,要怎麼吃才能遠離慢性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議題。「穀類」最具有營養價值的部位是「麩皮」與「胚芽」,全穀及未精製雜糧因為加工程度低,麩皮與胚芽才能被保留下來。
因此,「糙米」營養價值較高,而白米營養價值較低。糙米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維生素(維生素B群與維生素E)與礦物質(鉀與鎂)等營養,這些營養素在人體內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國人攝取達到每日建議量,可延緩飯後血糖上升速度、有助於體重控制、維持腸道健康、預防心血管疾病及維持正常能量代謝與神經系統功能。」
退休的鍾奶奶,到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參加社區營養教作課程,原以為只是單純「上課」,因課程中需要學員回家練習製作料理,並拍照、上傳群組分享成果。每次練習的成品,家人都讚不絕口,「每周的新料理,家人都吃光光,還說為什麼之前的全榖雜糧吃起來硬硬的、不好咬,現在卻變好吃。」鍾奶奶笑著說:「連寶貝孫子都覺得好好吃喔!」
林柳吟表示,烹煮教作影片,放置於台北市中山區健康服務中心YouTube官方頻道,並在影片下方設置連結,提供民眾下載食譜電子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