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探索台灣北部橫貫公路(上) 文/許峰源 |2023.05.17 語音朗讀 16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宜蘭明池森林遊樂區位於北橫公路最高點,有「北橫明珠」之美譽。圖/許峰源宜蘭明池森林遊樂區位於北橫公路最高點,有「北橫明珠」之美譽。圖/許峰源桃園角板山,北橫公路起點。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每到假期,許多人前往宜蘭、花蓮旅遊,國道五號總是擠滿車潮。在這條幹道未闢建以前,往來台北與宜蘭兩地多利用北宜公路,全長五十八公里,屬於台九線的一部分。除此之外,桃園地區前往宜蘭,還可以利用北部橫貫公路,也就是俗稱的台七線。台七線是穿越北部雪山山脈的東西向橫貫公路,稱為北部橫貫公路,和中部橫貫公路、南部橫貫公路並稱台灣三大橫貫公路,常以「北橫」簡稱之。北橫公路西端起於桃園大溪,經復興穿越雪山山脈進入宜蘭境內,沿途經過明池、棲蘭、大同、員山,東抵壯圍,全長約一百三十公里。依照公路編號規則,東西向公路為偶數,北橫公路編號是奇數,其方向與編號規則並不一致,是台灣省道系統中少數的特例。北橫公路興建的目的,在於貫通北部東西兩地交通,以及藉此開發台灣山林資源,沿線資源豐富,頗具經濟價值。北橫公路修築的歷史起於一九五九年,台灣省政府鑒於財政艱困,爭取美援挹注,同時籌措配合款項,打造這條被喻為台灣七大建設之一的交通要道。然而正當款項陸續到位,準備依計畫在九月啟動工程,卻遭逢八七水災重創台灣,嚴重的災情與人員傷亡,使北橫公路施工經費必須先移為水災救助和民眾家園重建之用。一九六一年,八七水災受災區域逐漸復原,興建北橫公路的呼聲愈來愈高,只是台灣省政府重新調查路線後,因所需費用龐大,決定暫不開闢。直至一九六三年四月,約莫八七水災過後三年半,省政府衡量北橫公路交通網絡之重要性,才決定重啟工程。此時,東西兩側部分路段,因產業發展早有車輛往來,已有路基的基礎,但是大橋、長隧、涵洞以及擋土牆等附屬工程尚未修建,中段路線則是全部未動工。一九六三年四月二十一日,北部橫貫公路工程處成立,各項準備工作就緒後,即於五月一日動工。而為了因應各項挑戰,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數百名人力陸續投入,肩負起開山闢路的任務。同年九月,葛樂禮颱風侵襲台灣,修建工程也因此受到影響。北橫公路因所經區域多為崇山峻嶺,在山區開闢公路原較一般道路工程艱鉅,除了開鑿隧道、鋪設橋梁,還要面臨各種難以預料的挑戰。除了在山區開闢道路外,尚得挖鑿隧道、鋪置橋梁,沿線的大小橋梁有十餘座,其中復興、大曼、巴崚三座大橋,都是採高拉力電銲鋼構件型式。這些鋼構件原本已向日本採購,但一九六四年卻發生供給量不足的情況,耽誤工程進度,最後緊急向歐洲國家訂購,才化解了燃眉之急。其中,復興橋長一百五十二公尺,淨寬四公尺,橋面距溪底四十公尺。東端連接隧道,穿鑿時因石層含水量極高導致壓力過大,原木的支架屢屢斷毀,施作過程十分危險。巴崚橋長度一百六十公尺,淨寬四‧六公尺,橋面距溪底四十八公尺。結構與復興橋大致相同,兩端錨座以隧道方式進行,東側施工尚稱順利,西側作業則遭遇許多困難。至橋梁工程完成後,易名為巴陵橋。大曼橋長度為七十二‧五公尺,淨寬四公尺。由於兩岸都是峭壁,橋台施作期間橋位不能採用直接測量,必須透過精密導線為準,橋墩建置、樹立板模、挑紮鋼筋等作業都必須以繩索將人垂掛下落進行。尤其地處峽谷風勢強勁,更增加工程難度。這三座橋梁,在當時的台灣都是開創性的工程,受到各方矚目。工程人員與榮民朋友憑著勤苦堅毅的精神,克服了大小困難,甚至採取日夜輪班,可說幾乎不眠不休,前後歷經三年,終於讓北橫公路在一九六六年完工。 前一篇文章 【民俗資產】 饒平城隍大過府 下一篇文章 【護生畫集】孫慧郎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10亞洲佛青首爾聯誼 傳承人間佛教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歷史點滴】觀光與保育 玉山國家公園的成立與發展(上)【歷史點滴】大陳島: 從堅守到撤離(下)【歷史點滴】大陳島:從堅守到撤離(上)【歷史點滴】百年風華 故宮博物院與倫敦中國藝術國際展覽會【歷史點滴】日據時期阿里山林鐵的建設與營運(上)【歷史點滴】空飄傳單:台海兩岸的心理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