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兒童常見的精神疾病,會影響到行為和學習表現,也可能導致學習成績不佳。桃園市衛生局指出,孩童成長過程中可能因前額葉發育較慢,出現注意力不足情形,除了需及早接受治療,也建議家長減少批評、責罵,同時培養孩子的興趣及喜好,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
小柔(化名)的孩子經常忘東忘西,在學校中也容易和同學起衝突,課堂上會發出怪聲、干擾其他同學上課,考試時容易粗心漏答。原以為是老師教導不周,但不論如何調整還是經常出狀況,但在練習直排輪、游泳時又可以非常專注,直到尋求兒童心智科醫師協助,才了解孩子的這些行為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經過醫師治療,孩子學業成績終於提升,脾氣也變得比較溫和。
衛生局表示,部分幼童從小活動力強、體力好,在家中打電動、看卡通時可以非常專注,但在學校卻經常漏寫考卷、作業,讓家長相當頭痛;其實孩童成長過程中,可能因為前額葉發育較慢,及部份神經傳導物質失常等,出現注意力不足的情形,影響孩子人際關係、學校課業及家庭生活。
當家長發現類似情形,除需及早接受治療,也建議同時調整與孩子的互動模式,培養孩子的興趣及喜好,增加孩子成就感;當孩子行為影響他人時,也要清楚說明原因,與孩子共同找出替代方案,減少批評或責罵,不只可降低親子衝突,也幫助孩子學習自我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