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提醒,錯誤減重方式,恐變成「隱胖族」,長期下來因營養不均,導致慢性疲勞,甚至影響內臟健康、造成心理疾病。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家醫科醫師指出,近期門診諮詢減重的民眾約增加2成,有的甚至全家大小一起來就診,只因連續假期多,每天大餐、外食,加上零食、手搖飲,想不胖都難。提醒民眾,體重過重是諸多慢性病的共同風險因子,民眾切勿放縱貪圖口腹之欲。也建議減重新手,應遵從飲食占8成、運動占2成比例之「8:2原則」,避免減重僅靠「節食」,產生更大的健康風險。
「近年民眾飲食與生活追求精緻化,長此以往,恐導致健康亮紅燈!」家醫科醫師陳宥達表示,夏日將近,減重成為許多民眾的當務之急。除了節制口腹之欲外,也要小心使用錯誤減重方式,恐會變成「隱胖族」,亦即長期因為營養不均,導致慢性疲勞,甚至影響內臟健康,造成心理疾病。
美商賀寶芙2022年節假日飲食習慣調查顯示,超過3成民眾,預期假期間會吃比平常更多的食物,更有超過4成民眾坦承,假期期間更容易受零食、甜品誘惑;然而,多數民眾雖認知到自身健康習慣和狀態不佳,卻不清楚「肥胖」定義,與正確維持健康的方式。
陳宥達醫師提醒,減重如若僅靠「節食」,容易因缺少「重要營養素」而產生健康風險。圖/陳宥達醫師提供
美商賀寶芙2022個人健康習慣調查顯示,超過8成民眾決定要開始為健康體態做出「正面改變」;然而,不少人想到「減重」時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節食」或改為不攝取某些食材,如不吃澱粉、不吃油脂、單吃肉類(生酮飲食)等;雖然有些人看似體重減輕,但實際「血脂」卻不一定正常。
陳宥達指出,減重如若僅靠「節食」,容易因缺少「重要營養素」而產生健康風險。最常見的是缺乏蛋白質,而造成肌肉流失,降低身體保護力,反而得不償失。因此,除了營養均衡外,補充動物性與植物性「優質蛋白質」,方能幫助肌肉增長、保護骨骼。
他提醒民眾,除遵守「8:2原則」外,也要有意識地多吃蔬果,適度補充維生素A、B、C、D、E、葉酸、鈣、鐵、鎂、鋅、銅、優質蛋白質等營養素,維持身體健康。
如受限於生活現況難執行,也可適度選用營養品,補充所需營養素。尤其建議選擇有通過SNQ國家品質標章認證產品,幫助民眾吃得更安心。此外,民眾在運動上,可以多多結伴進行,不僅更有動力、效果更會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