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溼關節炎 好發於30∼50歲 陳玲芳 |2023.03.23 語音朗讀 46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我還這麼年輕,怎麼會得到類風溼性關節炎?」四十二歲陳小姐,回顧二十年前,原以為是車禍後遺症導致肌腱炎,服用消炎藥半年未痊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類風溼性關節炎。陳小姐喜好烘焙,卻因疼痛無法打蛋、揉麵糰,被迫放棄開店夢想。林口長庚風溼過敏科醫師蔡昀臻指出,許多人以為類風溼性關節炎只會發生在長輩身上,其實好發於三十至五十歲青壯年,因初期症狀易誤認成媽媽手、肌腱發炎、腕隧道症候群等職業傷害,因而延誤就醫。 前一篇文章 內視鏡輔助 治療睡眠呼吸中止症 下一篇文章 脊椎植入刺激器 緩解下背痛 熱門新聞 01【詩】很遠的那邊2025.11.2402【歲時.節氣】小雪──霜風一夜落寒林2025.11.2003菲三好校園10年有成 399校倡和諧2025.11.2104佛大蔬食系 國際廚藝賽獲銀、銅牌2025.11.2005COP30首份草案 重啟化石燃料戰場2025.11.2006世界兒童人權日 照亮孩童未來 2025.11.2007急凍限定 罕見霜花短暫綻放 2025.11.2008新營講堂慢活閱讀 佛光家庭享受走讀趣2025.11.2009【愛的關鍵字】 老壯世代的共居挑戰2025.11.2010【分享時刻】荷花與火車2025.11.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最快2026下半年上路 新生兒篩檢 納罕病SMA戴耳機勿超過1小時 長時間恐增聽損風險產婦高齡化 少子化早產兒比率增睡前滑手機熬夜追劇 糖尿病風險飆增67%暖身加收操 避免天冷運動傷害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 作者其他文章睡前滑手機熬夜追劇 糖尿病風險飆增67%邱文達:全民健康運動 從個人生活習慣開啟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守護偏鄉 台東早產兒日點燈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