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膽道癌又稱膽管癌,對國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並非罕見癌症。由於初期症狀不明顯,診斷不易,且難以察覺,一旦確診,多已進入晚期。加上致命率高,治療棘手,藥物選擇也有限,堪稱「隱藏版癌王」。
台灣「膽道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過去第一線治療僅有化療可使用,免疫療法今年終於登場救援,打破過去十多年來的治療困境。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指出,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發布的癌症登記年報顯示,膽道癌新診斷人數逐年增加,其中又以六十歲以上年長者居多。具有高死亡率的「膽道癌」鮮為人知,診斷上過去常被界定是肝癌。
林口長庚血液腫瘤科系主任陳仁熙表示,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膽囊癌及壺腹癌四個類型。肝內膽管癌發生比率較高,膽囊癌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