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銀飾鍛造非遺傳承人】潘雪 銀飾背後的人間 故事更能打動人

文/記者張博令 |2023.03.19
3517觀看次
字級
圖/新華社
潘雪展示手工打製的「非遺版星空」。圖/新華社

文/記者張博令

「95後」短視頻創作者「銀匠雪兒」,本名潘雪,懷著傳承苗族銀飾鍛造手藝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回到黔東南州州府凱里市,拜師學藝做了一名銀匠。2021年,她的粉絲總量突破了100萬,全年銷售額達到人民幣200萬元。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因其獨具特色的民族手藝與文化,素有「非遺之冠、銀飾之都」的美譽。曾經,很多苗族銀匠以手藝為生、世代相傳。但面對洶湧而至的「機器製造」浪潮,有些人經歷過困頓、迷茫與掙扎,迫於生計丟掉老本行。

伴隨苗鄉旅遊日漸火熱,出走外地的銀匠陸續回流,更多年輕人開始入行。這門「遇冷」的非遺手藝,終於迎來新的「春天」。

「九五後」短視頻創作者「銀匠雪兒」,懷著傳承苗族銀飾鍛造手藝的夢想,大學畢業後回到黔東南州州府凱里市,拜師學藝做了一名銀匠。

在網路平台上,這位苗家女兒講述銀匠的故事、創新打製新潮的銀飾產品,讓「深閨」裡的老手藝走出大山,找到了一種「新活法」。

苗家女兒銀飾盛裝

簡陋的操作台前,本名潘雪,紮著馬尾辮,身穿藍色印花麻衣,左手握著焊槍,右手拿鑷子夾著細小的銀條,小心翼翼地焊接框架、填充銀絲、掛上配件,一件小巧精美的閣樓耳墜就成型了。

在視頻號裡,她是小有名氣的「銀匠雪兒」;鏡頭外,她是一名苗族銀飾鍛造非遺傳承人,自幼便與銀飾結下了不解之緣。

「每個苗家女兒從小就有一套銀飾盛裝。」潘雪介紹,苗家父母在女兒年幼時,就開始為她逐年打製銀飾,慢慢籌備一套銀飾盛裝,待到盛大節日和出嫁喜日,用銀飾把女兒裝扮起來。

時至今日,黔東南的苗鄉仍流傳這樣的俗語:「錦雞美在羽毛,苗女美在銀飾,無銀無花不成姑娘,有衣無銀不盛裝。」

潘雪還記得小時候被奶奶帶去做盛裝的場景。那天,她盯著銀匠一錘一鏨地打銀,像變魔術般做出一件漂亮的銀飾,開始被這門神奇的手藝迷住。

從那以後,她隔三岔五跑到這家銀匠鋪,纏著師傅張永富學手藝。時間長了,思想開明的張永富看出這個小學徒的熱情,就打破行內「傳男不傳女」的老規矩,把家傳四代的技藝教給她。

二○一六年,潘雪考上貴州財經大學音樂學專業。倘若沿著預想的人生軌跡,她畢業後會當一名音樂老師,同時還盤算著回老家當導遊。

那幾年,黔東南州西江千戶苗寨的名氣逐漸打響,秀美的景色與獨特的風俗,帶動苗鄉旅遊日益火熱。「趕上旅遊旺季,每天都能看到很多滿載遊客的大巴車。」潘雪說,自己想當雙語導遊,把老家凱里市下司古鎮打出名氣。

旅遊熱還復活了銀匠的老手藝,很多出走外地的銀匠回到黔東南,開起了銀飾店,獲得穩定的客流。一度成為「空心村」的銀匠村,也因年輕人的回流重新捧起了「銀飯碗」。

大學時期,喜歡記錄苗家生活的潘雪,嘗試拍攝一些打製銀飾的短視頻,收穫了不少網友的鼓勵,她開始對傳承民族手藝動了心。

二○二○年初,潘雪臨近畢業,工作還沒有著落,又趕上疫情爆發,便回到凱里,繼續跟著師傅學手藝,但還沒下定決心做銀匠。當時,疫情衝擊了旅遊業,銀飾城生意蕭條,有的銀匠乾脆關店歇業。

「門店沒有客戶,快遞發不出去,剛入行就遇到行業危機,那段日子很難熬。」潘雪打算試水直播帶貨,但堅持了幾個月,觀眾三三兩兩,始終不見起色。

直到當年五月,她製作的一條短視頻突然火了。畫面裡,一位苗家媽媽請人為女兒打製耳墜準備盛裝,一隻龍王手、一隻鳳回頭,四目相對,情意綿綿,寓意美好愛情和美滿家庭。

那天,五千多名觀眾看了這條短視頻,湧入潘雪的直播間,買下了人民幣五萬多元的銀飾。她開始意識到,相比單純展示精巧的手工藝,講述銀飾背後的人間故事,似乎更能打動人。

手工打製非遺版星空

二○二二年虎年春晚上,少兒舞蹈《星星夢》結尾,航天員王亞平的女兒喊著:「媽媽,給我摘一顆星星回來。」潘雪看到這溫馨的一幕後,就嘗試用苗族技藝製作「非遺版星空」,把一顆顆「銀星星」掛滿銀樹,幫王亞平女兒「摘星」。

「銀匠雪兒」的名氣帶來了人氣,潘雪除了在直播間和網店銷售標準化銀飾,也接到愈來愈多的個性化訂單,微信裡積累了五萬多個顧客,很多人想在女兒高考前或結婚紀念日,定製一款帶有象徵意義的銀飾。

「我能感受到顧客想表達的情感,會很用心地對待每一個定製需求,希望賦予每件銀飾一個特別的意義。」潘雪說。

二○二一年,「銀匠雪兒」在視頻號等平台的粉絲總量突破了一百萬,全年銷售額達到人民幣二百萬元。現在,潘雪有了每場近萬元的直播收益,跟十多位本地銀匠建立訂單合作,還幫助幾位外出打工的銀匠重拾手藝。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