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 特色繡品變身「國潮好物」

文/記者劉夏村 |2023.03.19
3607觀看次
字級
夏華(右)代表交流苗繡紋樣的時尚化提取。圖/新華社
2019年,依文集團旗下的繡娘在北京僑福芳草地購物中心展示技藝。圖/新華社

文/記者劉夏村

1200百多家工坊、2萬多名繡娘、8千個紋樣的數據庫、1千多名來自全球的設計師……經過多年探索,夏華和同事們搭建起數字化苗繡產業平台,推動手工技能實現標準化,促成傳統技藝融入國際時尚潮流。



「你看,這就是刺梨花紋樣。」

「好看吧?這是黔西南州布依族繡娘繡的。」

貴州代表團分組審議剛剛結束,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依文集團董事長夏華代表手裡的藍色刺繡筆記本吸引了幾位代表的目光,言語間,她滿是自豪。

這樣的筆記本,一位熟練的繡娘一天就可以繡十本,賣出去能獲得四、五百元收入。對於大山深處的農家婦女而言,既可以打工賺錢,還不耽誤照顧老人小孩。

能幫助貴州山鄉群眾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對夏華來說是個「意外的收穫」。這一切要從二十年前的一次采風之行說起。

建立人才紋樣資料

二○○三年,為了讓公司生產的服裝更具「中國風」,夏華和同事們來到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山寨採風。繡娘們手中的精美繡品讓她眼前一亮,她敏銳地覺察到,苗繡不僅能為服裝產業賦能,其本身就具有產業化價值。

一千二百多家工坊、二萬二千多名繡娘、八千個紋樣的數據庫,與全球四百多家品牌、一千六多位設計師達成合作。經過多年探索,夏華和同事們搭建起數字化苗繡產業平台,推動手工技能實現標準化,促成傳統技藝融入國際時尚潮流。

這些努力,較好解決了苗繡產業化發展進程中遭遇的工坊小散、產品單一、創新乏力等問題。「堅持用數字化手段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孵化民族文化IP,推動民族文化IP的跨界合作,通過數據庫的建立,我們將手藝人的工時進行標準化,為訂單分配繡娘,對產品做好品控,實現規模化訂單的製作,以及產品的批量化生產。」她說。

融入國際時尚潮流

筆記本、手提包、帆布鞋……這些年來,各式各樣的特色繡品變身「國潮好物」,帶給上萬名繡娘可觀收入,經營得法的家庭工坊年收入能達百萬元。「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產品設計,統一生產製作,實現工時效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比方說一個特別漂亮的苗繡包,繡娘完成的是繡片這一部分,而其他比如配上什麼樣的五金件,做什麼樣的包型,然後研究消費者體驗和喜好等都是要由企業來完成的。」她如數家珍。

工坊,是數字化苗繡產業平台的生產單元,夏華為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繡夢工坊」。

「繡夢,以繡圓夢。」如今,已有近五百名繡娘擴大生產規模、組建起自己的刺繡團隊,帶動更多山鄉女性就業。

夏華說,繡娘憑借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實現夢想。產業與市場之力,讓資金、人才、技術走進山鄉村寨,傳統手工藝變成商品走向都市。

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