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觀史】七分飽與七分暖

文/余遠炫 |2023.03.13
905觀看次
字級

文/余遠炫

錢仲陽的《小兒藥證直訣》,認為孩童是純陽之體,他把漢代的「八味丸」拿走附子與肉桂兩味中藥,形成了「六味地黃丸」,並提出適用在孩子身上的「五臟辨證法」,讓孩童嬌嫩的五臟能適應與承受藥材的分量。「孩子的藥劑量不能太強」這個進步的觀點,直到現在都是小兒科醫師奉為圭臬的準則。

錢仲陽還提出了養生之道「七分飽」與「七分暖」的概念,這個源自於保護孩童脾胃的作法,就算是大人也適用。

所謂「七分飽」,就是不可以暴飲暴食或吃太飽,尤其孩子的臟腑還未發育完全,運作功能不如成年人,因此要讓孩子飲食均衡且有所節制,保持在有點飽又不會太飽的狀態,減輕脾胃負擔。

「七分暖」就是不要穿太多,保持在有點暖又不會太熱的狀態。因為孩子天性好動,穿太多反而會因流汗受風寒;不給孩子穿太多衣服,維持七分暖三分寒,還可以培養他們的耐受力。

「七分飽」與「七分暖」的養生之道,不只幫助成長中的孩子,對成人來說也是保健養生的好方法。而這樣的觀念,錢仲陽早在北宋年間就已大力提倡。

由於孩童好動且容易口齒表達不清,中國古代因此將兒科稱為「啞科」,醫生也常因沒耐性而誤診。有鑑於此,錢仲陽特別注意孩童的面部,也就是中醫「望聞問切」四法中的「望診」,透過觀察臉部與眼睛的顏色及狀況來診療。

有一次,他看過一對雙胞胎後,便吩咐嬰兒的家人要好好照顧,只要撐過一百天,孩子就可以存活下來。嬰兒的家屬非常不以為然,認為錢仲陽口出妄言,然而還不到百日,雙胞胎竟然真的夭折了。

此外,錢仲陽小時候因母親去世、父親離家出走,姑姑與姑丈雖疼愛他卻也不是很富裕,長得羸弱瘦小,且有周痹之症。他擔心自己快死了,為了移轉痹症的侵襲,竟然用藥物讓自己的左半部蜷曲,右半邊則維持健壯且能行動自如。

錢仲陽相當高壽,在宋徽宗當政時去世,享年八十歲。或許,這也是老天爺對這位既孝順又仁厚俠義的醫生所給予的祝福與回報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