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鐘聲】當時只道是尋常

文/李胤霆 |2023.03.13
797觀看次
字級

文/李胤霆

過去五年間,雖陸續有親戚離世,但因與他們關係不緊密,所以對於生離死別,實無太確切的領會。

然而,從去年年中開始,先送別了宛如我心靈支柱的家人;未久,接獲了向來待我寬厚的老師猝逝的消息;歲末,母親跟外婆接連罹病。一個又一個壞消息轟炸,使我在人人歡慶跨年的日子,陷入深深的憂鬱,不知該以什麼樣的心情,迎接來年。

消沉一陣子後,重新調配原訂的行程和工作,我試圖爭取多一點時間和家人相聚。只是到今年年初,又面對妹妹要出國不知歸期是何時的分別,讓我難以確實振作。

妹妹啟程那天,我載她去搭船,並肩走往碼頭時,誰都不敢先開口道別。直至驗票處,我才拍了拍她的肩頭,叮嚀幾句後,輕輕將她推入閘口。看著她獨自走上船的身影,「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兩句詩竄入腦海,我猛然想起王勃。

王勃名列初唐四傑之首,出身世家,自幼聰穎好學,六歲寫得一手好詩文,被視為神童;十六歲已獲官職,與沛王交好。才華洋溢且官運順遂,不免讓年少得志的王勃恃才傲物,明裡暗裡得罪不少人。

一日,沛王與英王鬥雞,王勃為沛王助興寫下一篇〈檄英王雞〉,結果被人傳至唐高宗手中,高宗誤以為王勃有意挑撥兩位王爺,震怒下旨廢除王勃官職,且逐出沛王府。

被迫離開長安,王勃南下遊歷漢州、劍州、綿州等地,在綿州偶遇同以詩文聞名的薛華。王薛兩家為世交,王勃和薛華感情甚篤,顛沛之際與知交重逢,無疑替王勃苦澀的生活增添些許喜色。不過,兩人終究得分道揚鑣。

分離時刻,王勃作了〈別薛華〉:「送送多窮路,遑遑獨問津。悲涼千里道,悽斷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向親如兄弟的摯友辭別。

前半首詩,看似殷切提醒薛華遠行途中,甚至是人生路上可能遭遇的荒涼、艱難,也隱晦敘說自己遭逢的挫折、磨難,描摹兩位異鄉人的悲涼處境;後半首詩,既安撫薛華也寬慰自己,即使志向與抱負難伸,彼此依然是對方最有力的支撐,縱然各在天一涯,仍舊可在夢中相見。詩末訴盡離愁,也傾吐真切雋永的情意。

此時王勃約莫二十二歲,十多歲寫〈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豪情閒適已不復見,取而代之的,是訴不盡的抑鬱憂慮;是匆匆十年間,飽嘗人情冷暖與離別苦的真實寫照。

雖然,不如王勃這般際遇多舛,可是不到一年內,接續與情感深厚的親友作別,還有即將到來的失去,都讓我生出無限悽惶和沮喪。佇立港邊,那一刻,我理解了王勃當年面臨別離的苦楚。

船笛鳴響,船隻緩緩駛離港邊,望見在艙內朝我拚命揮手的妹妹,從前相處的點點滴滴一一浮現,而我所能做的,唯有祈願她此去平安、順心。

常常,我們會因生活不如意,喟嘆人生漫長,卻忽略了能和親友共度的時日,其實很短暫。在這頻繁練習告別的日子裡,我領悟到,那些「當時只道是尋常」的片刻,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