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靜看世界】錄音室裡的故事 ──細數「台灣的世界之最」 文/王文靜 |2022.12.28 語音朗讀 103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作者在錄音室 圖/王文靜桃園大溪有百年歷史的老建築──「蘭室」 圖/王文靜「蘭室」是百年茶鎮的第一幢洋樓 圖/王文靜作者專訪蘭室主人鍾永男建築師 圖/王文靜 文/王文靜「我是王文靜,不太文靜的王文靜。二○二三年一月起,不太文靜的王文靜每個星期將在podcast《王文靜看世界》,分享世界的精采。」提筆多年,多數人認識王文靜是從專欄。有一次我臨時到外交部辦出國手續,酷酷的承辦人員低頭檢視我的文件,默默許久,看到手寫的簽名,猛然抬頭:「你就是那個王文靜。」我愣了一下,我不認識其他王文靜,竊喜地點點頭。後來的流程,就因為這簽名順暢許多。這樣的經驗有過一些。近三年也有不少人是透過演講、影音而認識我。但還沒在podcast世界相遇。這是我在二○二三年的新嘗試,於是以新人方式,介紹自己。話說,一個不太文靜的人為何叫文靜?我請教過父親,名字的由來。老人家說:「『文』是家族的輩分。五個小孩,都是文……」為何是「靜」?父親的價值觀,很傳統。恬靜是女孩家該有的氣質,所以希望我少言、端莊、文靜。這是他對女兒的期待。事與願違,我從小就安靜不下來。每學期自己編劇本,演話劇、搭配歌舞。同學都說,我取錯名字,應該叫王「不文靜」。我的嘰嘰喳喳,其實跟我的內心很有關,我的心裡可能住著一隻小青蛙,這隻住在一口井底的小青蛙,按耐不住對世界好奇、雀躍、想探索。不甘心抬頭只能看到井外一抹藍天;也不太滿足,表層的答案。因此,我喜歡旅行,探索各大洲文明與各國文化,也探索人的故事。我的podcast,也會跟著我的好奇,帶著這隻小青蛙,走入一個又一個精采的世界。筆與口的表達,這是兩種表達的駕馭。我的文筆,簡練。在口語表達上,也會跟文字一樣嗎?說實在,還需要拿捏。對麥克風,我不陌生,甚至比筆還熟悉,這是我最早的媒體經驗。在寫作前,我主持過多年的廣播節目。第一個廣播節目的播出出時間是每天早上八點,有部分live,現場播新聞。那時候,早上六點從新北市瑞芳出門,換三趟車到台北,最怕中途交通有狀況。還真是出過幾次問題,一顆心懸在半空,要開天窗。那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沒心臟病發還真是老天保佑。感恩的是,訓練我日後隨時拿到麥克風都能講話。現在媒體走向分眾化,科技日新月異,隨時隨地都能夠直播,就算塞車,無法準時到播音間,也難不倒。音質不好,空間有雜訊,都不再是首要問題。十一月在南極期間,看到同行的藝人白冰冰,在遙遠的地球那端,隨時隨地拿起手機都能直播,主持人兼攝影師兼導演,一人搞定所有。觀眾對於身歷其境覺得有趣,因此縱然訊號不穩,瑕不掩瑜。對主持人的聲音要求,今昔差異也大,以前廣播要求嚴謹,我當時的聲音輕飄飄的,還特別訓練丹田發聲。現在誰在乎是否字正腔圓,完美不再是主流。是的,這是個人風格旗幟飄揚的年代。重拾麥克風,媒體環境大不同,但人生歷練多了,說故事與看待事物的觀點也勝昔日。因為疫情關係的鎖國,我在山巔海涯,重新理解台灣,從地理也從歷史。意外發現收穫──四百年的台灣有許多「世界之最」。這是我想在podcast陸續分享的。新媒體時代,串聯是趨勢,「王文靜看世界」既是FB,也是podcast,更是報紙專欄,我以三個載體說文化的故事,土地的故事,初衷不變。但每次登場,彷彿回到學生時代,第一天入校。 前一篇文章 【分享時刻 】習字觀心 下一篇文章 【人生百味】震撼——記普立茲新聞攝影獎八十周年展 熱門新聞 01【寬鼎畫語】 看不見的真相2025.11.1002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3南天健康日 身心靈課程吸引社區民眾2025.11.1004鳳凰撲台 今明北東雨量恐紫爆 2025.11.1005COP30揭幕 關注氣候人權與森林2025.11.1006巴黎佛光人 重陽敬老長幼同樂2025.11.1007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常不輕2025.11.1008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佛法滿人間 悲智雙運2025.11.1009巨型蔬果牆 行銷中台灣2025.11.1010人間佛教聯合總會 推人間佛教國際化2025.11.1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詩】青春證詞 【斗室有燈】老男冒險記【詩】我在落日將盡的歸途【觀我望己】追日,散策旅程 (下)【閱讀生活】謝謝Benitz市長 (Vielen Dank, Bürgermeister Benitz)【王文靜看世界】一座玻璃山的轉機—破酒瓶的大生意 作者其他文章【王文靜看世界】一座玻璃山的轉機—破酒瓶的大生意【王文靜看世界】到「月球」住一個星期──喜馬拉雅「木斯塘」【王文靜看世界】這張珍古德房卡──她在英國劍橋與坦尚尼亞叢林【王文靜看世界】從恐龍蛋說起──植物為何要演化出水果【王文靜看世界】犍陀羅佛像——二千年前最早佛像的起源【王文靜看世界】億年之交—— 夜蛾就愛穗花棋盤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