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合唱史】話說從頭:英國第一闋合唱傑作〈夏天來臨〉

文/車炎江  |2022.12.20
1103觀看次
字級
〈夏天來臨〉手稿是全世界研究古樂學者們眼中的珍寶。圖/維基百科

文/車炎江

如果合唱曲是「二人或更多人在同一時間分別發出不同音高的歌唱作品」,那麼在西方音樂文獻裡,這種樂曲的首例可能就是多聲部聖歌「奧干農」了。它以教會聖歌旋律為基礎,另外加疊第二聲部,與聖歌旋律音高和諧對應;隨著時間發展,額外加上的聲部數量愈來愈多,隨之而來產生的新音樂類型也就更多了。

迄今仍無法確知最早的奧干農聖歌何時出現,只知道目前最早的文獻記錄出現在九世紀。英國中世紀也有不少這類多聲部複音聖歌的樂譜手抄本留傳於世,有些是內容局部散佚的殘卷(伍斯特殘卷),有些則是完整保存下來的文獻(溫徹斯特詩歌集、舊堂抄本、聖安德魯斯舊抄本等),時間大約分布在十世紀到十五世紀,是英國彌足珍貴的音樂史料。

根據已知文獻史料,歐洲大約自十八世紀起陸續啟動各國音樂史書寫工程,除了教會聖歌外,其中年代最早的一則古代音樂短曲的完整譜例,就是經文歌〈夏天來臨〉(Sumer is icumen in)。或許台灣絕大多數讀者對它的存在毫不知情,但只要稍微涉獵過歐洲中世紀音樂史相關知識的人,或是學院派訓練出身的音樂專業人士,很難沒聽說過這闋集結數種巧妙作曲技法於一身的六聲部卡農合唱曲。

〈夏天來臨〉手稿原本放在十三世紀中葉英國南方城巿雷丁的本篤會修道院。十六世紀英國宗教改革期間,該修道院被迫解散,因這份手稿輾轉成為當時牛津首任伯爵哈雷(Robert Harley)個人收藏品,連同其他修道院文件被哈雷集結成冊作為典藏。在哈雷伯爵離世後,個人財產沒入國庫,修道院文件也轉交大英博物館,典藏代號為「哈雷978」,共計一百八十頁,其中只有十四頁內容出現音樂記譜,卻是全世界研究古樂學者們眼中的珍寶,〈夏天來臨〉手稿就是其一。

首先引起學者注意的是這份樂譜有三聲部旋律,與抄本裡其他的單聲部歌曲明顯不同。最上方旋律放了二行不同語言的歌詞,內容聖俗兼具,讓文人展現創意與過人文采,這是當時「經文歌」的基本特徵。這二行歌詞分別是讚頌基督復活的拉丁文讚美詩(紅字),以及威塞克斯(Wessex)當地英文方言所寫的世俗詩歌(黑字),唱著:



夏天來臨了!杜鵑鳥放聲鳴唱!

種子生長,花朵盛開,森林透著鮮綠

咩咩叫的母羊尾隨著她的小羊

哞哞叫的母牛尾隨著她的小牛

公牛突然踊躍,公鹿衝進叢林

杜鵑鳥快樂歌唱!

你們唱得真好,請不要停止歌唱!



下面二個聲部使用「聲部交換」技法,就像人的雙腳走路前後交替歌唱內容,上方旋律是四聲部嚴格卡農合唱。短短一頁樂譜,卻可容納六個聲部,是已知當時聲部最多的經文歌合唱曲,這個紀錄將近二百年後才被打破。

〈夏天來臨〉歡樂愉悅滿溢的歌聲,讓我們見識到英國合唱製造多元樂趣的有效創意,令人享受其中。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