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合唱史】 人聲奇觀:分離式複合唱風格在英國

文/車炎江  |2023.05.16
860觀看次
字級
南薩奇宮,〈寄託希望〉首演場地。圖/網路
南薩奇宮,〈寄託希望〉首演場地。圖/網路

文/車炎江

泰利斯(Thomas Tallis)被譽為繼塔文納(John Taverner)之後最傑出的作曲家。一五七○年前後,他曾譜寫了一首四十聲部的經文歌〈寄託希望〉(Spem in alium),動用八組混聲五部合唱團,為文藝復興聲部數量最多的名曲之一。這可能是泰利斯為慶賀伊莉莎白一世四十歲誕辰的刻意安排,但更重要的是,此曲印記了十六世紀後半義大利音樂對英國合唱音樂的影響。

〈寄託希望〉一曲的源起眾說紛紜,僅知都鐸王朝南薩奇宮(Nonsuch Palace)典藏了一份一五五○到九○年代的移交清冊,記載這段期間的屋主阿倫德爾伯爵(Earl of Arundel)將宮殿交還王室時清點的財產,裡頭有一闋「由泰利斯先生譜寫的四十聲部歌曲」;還有已知現存最早的曲譜抄本,乃是提供十七世紀初威爾斯王子封爵時使用。

另外,法律系學生瓦特瑞吉(Thomas Wateridge)在一六一一年的記事本裡也留下一段軼聞,提及伊莉莎白在位時,曾經有一闋號稱世界之最的歌曲從義大利送往英格蘭。而某位愛好音樂的公爵,因聽說泰利斯曾在阿倫德爾伯爵宅邸發表過一闋四十聲部作品,特地找上了他。當這位公爵終於聆賞到〈寄託希望〉,感動萬分,不僅將自己的金項鍊解下贈予泰利斯,並且親手為他戴上……

委託泰利斯譜寫〈寄託希望〉在南薩奇宮首演的,可能是第四代諾福克公爵;但也有人始終堅持此曲係為伊莉莎白一世四十歲慶生賀禮。至於前文提到「特地從義大利送到英格蘭」的巨大歌曲,應為義大利作曲家斯特里吉歐(Alessandro Striggio)的四十聲部經文歌或彌撒曲創作。斯特里吉歐曾於一五六七年造訪倫敦,泰利斯想必深受其作品啟發,因而寫下〈寄託希望〉。

如此巨大的四十聲部音樂,要能始終維持和諧聲響,勢必需要高超的對位技法,而這項技法的發展基地之一就是義大利威尼斯聖馬可大教堂。

此處藉由對位技法發展出獨特的「分離式複合唱」風格──宛如細胞分裂一般,作曲家將多聲部合唱團(或樂團)進行音樂任務編組,以各種不同型態解裂成二組或更多的子集團。這些音樂子集團分立在教堂適當的位置,在教堂內產生有時此起彼落、有時聯合一致的聲響,宛如現代杜比立體聲音響的聆賞經驗,蔚為奇觀。

「分離式複合唱」從威尼斯起始,在歐陸其他國度開枝散葉,進而誕生了〈寄託希望〉這般碩大的果實,成為十六世紀英國合唱歷史的里程碑。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