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拿捏分寸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2022.12.15
8587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佛經裡有一段故事說:某個國王有甲、乙二個大臣,甲大臣為國王所喜歡,乙大臣經常受到國王的呵斥、厭惡。乙大臣甚為不解,經過觀察後發現,原來每當國王咳嗽吐痰後,甲大臣立刻用腳將痰擦拭乾淨。

乙大臣想如法炮製,但是每回當他想要向前擦的時候,都被甲大臣搶先一步,乙大臣紿終找不到機會。有一天,國王又在「咳、咳、咳」想要吐痰,乙大臣見狀,心想這一次機不可失,於是趕快對準國王的嘴邊踢去,哪裡知道操之過急,一腳把國王的牙齒都給踢掉了。這就是分寸拿捏不準所造成的結果。

同樣一句話,在什麼地方說,在什麼時候談,都有分寸的。做一件事情,要快速完成,或者應該仔細推敲,也要拿捏分寸。現代的社會,不管各行各業,部屬隨著主管開創事業,你與主管的相處分寸,都要拿捏得好,才能受到主管的欣賞。就算你談情說愛,因為牽涉到與人的關係,舉凡相處的禮貌、行為風儀等,都要拿捏得恰到好處,才能得到對方的賞識。

圖/Unsplash

拿捏分寸,大至國家的政治、軍事、經濟,在處理的時候,都要拿捏得巧妙準確。什麼時候應該實行民主自由,什麼時候應該快速經濟建設,什麼時候要加強教育改革,什麼時候可以施展國威,與敵人一較長短;如果沒有適當的拿捏好分寸,只是信任金錢外交,只做散財童子,只是企圖訪問通關,都會被人譏為不懂得「拿捏分寸」。

父母教導兒女,要拿捏分寸,如果父母的教育太過嚴格,或者說話過重,傷害兒女的尊嚴,如此不拿捏分寸,後果也不堪設想。老師教育學生,要量才施教,如果不管學生的天分及接受程度,一再給予壓力,疲勞的時候,還一再鼓勵他要用功勤讀,如此不講究方法,不知拿捏分寸,只是一再要求,也不會有好的結果。

讚美別人要適當,因為必須拿捏分寸;布施為善多少才適中,也需要拿捏分寸,不要以為金錢萬能,否則花錢卻被人當作冤大頭,那才划不來呢!

做事要拿捏分寸,做人更要拿捏分寸,甚至一言、一行、一個動作,只要與人有關,都必須要拿捏分寸喔!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