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心靈的文明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2023.01.30
2783觀看次
字級
圖/unsplash

文/星雲大師

上古時代,蠻荒未開,人民茹毛飲血,穴居巖洞,以樹葉蔽體,這就是野蠻而不文明。隨著人民智識漸開,慢慢的從鑽木取火,到使用瓦斯爐、電子爐等,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綾羅綢緞,住的是洋房別墅,這就是文明。

但是,這只是物質的文明,吾人還有一個心靈的文明世界有待開發。什麼是心靈的文明呢?

當一個人從對人粗暴無禮,到待人溫文儒雅,這就是心靈的文明;當一個人從寡廉鮮恥,到慚愧感恩,這就是心靈的文明;當一個人從自私自利,到一心為人,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心靈的文明,就是心中有慈悲、有智慧,心中有美好的東西,這就是心靈的文明。換言之,心理的建設,心靈的昇華,就是心靈的文明。

圖/unsplash

人性本是美好的,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人之初,性本善」;吾人的心靈深處,原本就有一個文明的世界,佛教稱之為「佛性」。只是我們這顆善良的佛性,日積月累,被自己的貪瞋愚痴所矇蔽、被世間的五欲六塵所染汙,因此又慢慢回到野蠻時代,故而物質愈文明,往往心靈愈墮落。所以,一個國家不能只注重物質文明的建設,更應該關心的是心靈的文明。

現代舉世提倡生態環保、心靈淨化、反核限武、文化外交、和平統一等,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現在我們的社會,到處充滿著和諧、和平、團結、友誼,這都是從心靈所產生的結果,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乃至公益機構、慈善團體,紛紛從事養老育幼、撫孤恤貧、興學設教;政府機關推動陽光法案、便民專案;醫療單位研發救人救世之產品等,這也是心靈的文明。

沒有心靈文明,哪來的物質文明?如果心靈不文明,所製造的都是一些殺人、危害社會的產品,如何得享物質文明?如何產生風俗、習慣、宗教、語言、哲學、科學、文學等文化文明?

所以,我們的社會愈來愈文明,這就是進步;愈來愈進步,這就是文明。佛經裡所謂東方琉璃淨土、西方極樂淨土,都是心理的文明世界;佛陀的清淨法身、圓滿報身,也都是文明的境界。我們能夠創造美好的世界,建立人間的淨土,這就是心靈的文明。

──摘自星雲大師《迷悟之間》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