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樓以「時間與空間的蒙太奇」為設計概念。圖/丹青
常設展珍貴展品。圖/丹青
文/丹青
近年來,隨著新莊副都心的逐步開發,行政院新莊聯合辦公大樓在此區域成立,許多中央單位遷移到這裡,也使新莊逐漸脫離舊日工廠林立的形象。而今年一月落腳於此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TFAI,簡稱國家影視聽中心),亦使新莊副都心具有更加濃厚的藝文氣習。
國家影視聽中心的前身,是一九七八年由新聞局與民間成立的「中華民國電影事業發展基金會附設電影圖書館」,其目的以保存、修復國內老舊影片及蒐藏有關電影之圖書、期刊資料等為主,總部設在台北市的青島東路,亦曾在樹林、新莊等地租借片庫。
四十多年來,大致可分為三階段變遷:一為電影圖書館、電影資料館、國家電影資料館時期(一九七八年四月至二○一四年七月,館長制);二為國家電影中心時期(二○一四年八月至二○二○年五月,執行長制);其三則為因應二○一九年十二月,立法院三讀通過〈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設置條例〉,於二○二○年五月八日,由文化部公布成立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之時期,採董事長制。
其實,國家電影中心二○一六年即決定設址於新莊,並開始興建新大樓,由新北市負責硬體建設、文化部負責後續內裝與營運,共斥資新台幣三‧九六億元,預計二○二一年完工。之後,隨著改制為國家影視聽中心,新建大樓也於二○二二年一月正式對外開放,其設計概念為「時間與空間的蒙太奇」,充滿影、視、聽的元素和奇幻色彩,令人驚豔。
由其名稱即可知,國家影視聽中心的範圍已由電影擴大至電視及廣播等視聽資料。目前擁有電影膠片約兩萬部、影視聽文物超過二十萬件;核心任務亦由影視聽媒介之保存記憶、歷史典藏、數位修復,擴大至推廣展覽、教育民眾、圖書閱覽、影視放映等功能,以展陳空間向大眾推廣影視聽珍貴資產,提供影視聽文化生活場域。
國家影視聽中心建築宏偉,四周皆有草坪,視野寬闊。內部則包括一樓的大展區及文創店、咖啡室等;二樓有大、小影格放映室及記憶迴廊的常設展間,展出各時期的電影放映工具、影視腳本、劇本之樣式,以及國內電影、電視、廣播的大事記等極具意義的歷史展品;三樓則為「時間圖書館」,有影視聽圖書、視聽資料約三萬三千冊(種),以及視聽座位、放映室等。
全新的國家影視聽中心為一新穎美觀的影視文化基地,無論建築及內涵,皆值得參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