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寧玻璃博物館現場實作展示,很受遊客喜愛。圖/陳麗卿
康寧玻璃博物館展出全球蒐集的工藝精品,令人驚嘆!圖/陳麗卿
文/翁台生
幾乎遲了35年,我終於走訪紐約上州康寧(Corning),看了百聞不如一見的玻璃博物館,也對這個美國人稱之為水晶城(crystal city)的傳奇多了一些了解,對康寧169年來努力不懈,力求創新、與時俱進的拚勁至感佩服。
康寧在美國甚至全世界幾乎就是玻璃的代名詞;康寧餐具鍋具在美國人家庭的分量,跟當年的大同電鍋差不多。從1868年之後,美國幾代人的生活家用,幾乎都擺脫不了康寧。
我們1985年到水牛城念書,就想造訪這個水晶城;參觀康寧玻璃博物館,細看不同餐具器皿的型號規格集中呈現,彷彿也可以看到自己不同時段的生活切片。
從小對玻璃有種特殊的情感,緣於父親就在公賣局台北景美區的製瓶工廠服務;那些火紅滾燙的原料,倒進澆模鐵具,最後玻璃瓶成形一排排出列,影片有如重現童年所見,像是進入另一個時光燧道。
只不過康寧博物館不只回顧影片資料,主軸就是用心思惟,不斷尋求創新突破。走出博物館到歷史感十足的玻璃藝匠大街(Gaffer's District),你依然感受到那股創新動力讓康寧永遠發光發亮。
事實上從1868年紐約布魯克林的玻璃工廠決定遷來康寧之後,美國跟歐洲的吹玻璃工匠逐漸集中到這個紐約州中西部小鎮,終於開創玻璃閃亮的百年基業。
最能代表康寧百年老店創新精神的就是1915年耐高溫pyrex的研發,當年這些器具皆是德國、奧地利生產。碰上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美國人只能自力更生,康寧不負眾望打響名號,耐高溫實驗器材的誕生,自然帶動醫學研究有所突破。
康寧不斷推陳出新,玻璃切割製作不斷有突破,引領美國人生活風潮,令人嘆為觀止。
康寧工藝也不甘於只跟廚房餐具畫等號,只要是玻璃可以帶動生活上各種轉變,康寧都想做領頭羊。
康寧玻璃不斷地轉型,自我提升,不管是汽車玻璃、電視螢幕、5G光纖通信、精密醫療儀器器材,康寧都投入研發創新突破,永遠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最能說明康寧創新能力跟企圖心的當然是蘋果手機面板。當年賈伯斯實在不想用傳統塑膠模面,找到康寧Gorilla Glass說可以做到耐摔耐磨防刮,但一時量產不太可能。賈伯斯說可以給康寧六個月時間。
如今康寧提供給蘋果手機的Gorilla Glass面板已經做到了第五代,總量高達50億台,說起來應該是「水晶城」最放閃的傳奇。
這個全世界最閃亮的水晶城很以自己的研發創新自豪,強調研發檔案「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知識就是我們的DNA」。康寧研發新型玻璃的名稱都很潮,有大猩猩、有蓮花,也有勇氣;可是自我定位很謙遜低調,卻又難掩自信,說康寧只是「半瓶水」,但是水仍不斷在增加。
康寧的「半瓶水」經營哲學可真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