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攝影師 裴竟德 用光影和生命 講述生態保護故事 文/記者孫正好 |2022.11.13 語音朗讀 36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秦嶺大熊貓。圖/裴竟德提供作品《猞猁》。圖/裴竟德提供裴竟德拍攝的鼠兔。圖/裴竟德提供藏羚羊野外分娩瞬間。圖/裴竟德提供作品《金絲猴不幸喪子,懷抱多日不肯丟棄》。圖/裴竟德提供在秦嶺拍攝的羚牛。圖/裴竟德提供裴竟德在可可西里卓乃湖附近的拍攝「掩體」。圖/裴竟德提供圖/裴竟德提供 文/記者孫正好 每年夏季,秦嶺最大食草猛獸羚牛進入交配季,高峰期僅持續十來天。為了抓拍羚牛難得一見的「戀愛瞬間」,今年六月底,野生動物攝影師裴竟德,在海拔三千公尺左右的秦嶺高山區域羚牛出沒點,搭起「掩體」帳篷,啃著乾糧,駐守了七個日夜。拍攝很順利,結束後卻出了意外︱︱因為擔心被成群的羚牛襲擊,嚮導提前離開,裴竟德在返程時迷了路。「除了一望無際的密林,就是懸崖絕壁,完全沒有路。天空烏雲密布,看不到太陽,也辨別不了方向。」裴竟德心有餘悸地回憶,「我身上背著四十公斤的設備,補給也斷了,最可怕的是又遇上了大暴雨,氣溫驟降,全身被澆透。」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時間在流逝,找不到出路的裴竟德,全身開始不自主地劇烈顫抖,出現了明顯的失溫症狀。常年有野外生活經歷的他,在絕望與迷茫間努力保持清醒。「最重要的是盡快找到避雨的地方。」在掙扎前行了數小時後,一處僅有一公尺寬的類似房檐的崖壁,成了裴竟德的庇護所,他打開隨身攜帶的鵝絨睡袋,將自己捲起來,再蓋上兩層急救毯,在風聲、雨聲的包裹中,熬過了一整夜。第二天中午時分,雨過天晴,他靠著太陽辨別方向,走出了秦嶺,撿回了一條命。影像與關注帶來改變在外人看來,這次「失溫」算得上生死考驗,但在裴竟德無數次野外拍攝經歷中,這只是「拳頭大」的困難之一:在大雪覆蓋、人跡罕至的秦嶺深山,他蹲守三天三夜,拍下了秦嶺大熊貓野外交配的罕見影像;他連續十七年、二十多次深入「人類生命禁區」可可西里,行程超過十萬公里,遭遇過棕熊來襲,也曾與野狼擦肩而過,還挖坑將自己「埋」了八天,完成全球首次拍到藏羚羊野外分娩全程……「想要拍好野生動物,就得像野生動物一樣生存。」因為這些充滿傳奇色彩的拍攝經歷,「陝北娃」裴竟德被熟人稱為「狠人」,就是陝西話中「吐口唾沫都是釘」的「狠人」。「影像帶來關注,關注帶來改變,這就是野生動物攝影師存在的意義。」裴竟德說,「尤其是最近十年來,隨著國家在環境保護上取得的顯著成就,生態攝影趕上了最好的時代。」藏羚羊機敏見人就躲卓乃湖,藏語意思是「藏羚羊聚集的地方」,每年五月開始,成千上萬隻雌性藏羚羊,從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及新疆阿爾金山地區,跋涉數百公里,遷徙至卓乃湖產崽。因此,這裡又被稱為「藏羚羊的天然大產房」。當藏羚羊開啟「新生之旅」時,遠在千里之外、家在西安的裴竟德,也準備動身了。他要趕在藏羚羊生產前到達卓乃湖,找到合適的點位,紮營、駐守、等待,捕捉藏羚羊生產瞬間。藏羚羊生性機敏,見人就躲。而無路可達的卓乃湖,位於可可西里海拔約五千公尺的高寒無人區,這裡常年風大地溼,平均氣溫處於冰點以下,冬季最低時能達到攝氏零下四十度,夏季雷電轟鳴、冰雹來襲時,彷彿能把天地開膛破肚,是「人類生命禁區中的禁區」,因此,在裴竟德之前,沒有攝影師能完成這一拍攝「壯舉」。單打獨鬥、沒有團隊的裴竟德,如何突破?「能不能藏起來拍?」當這樣的想法冒出來後,困難隨之而來。廣袤、粗糲的可可西里,不長樹,也沒有灌木,大地恰似青藏高原的天空一般,一望無際,毫無遮擋,成年人置身其中,即便縮在地上,對異常機警的藏羚羊而言,也是莫大的驚擾。在卓乃湖周邊藏羚羊胎盤殘留比較多的地方,裴竟德反覆觀察地形,最終決定將自己「埋」在一個小山包中,那兒離卓乃湖有五百多公尺,地勢明顯突起,拍攝時還能環顧四周,成功的機率比較大。「沒有捷徑可走,只能用最笨的辦法。」在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的協助下,裴竟德挖出一個一公尺深的土坑。為了更隱蔽,他把農村常用的「鍋式」衛星天線蓋在坑上,上面鋪滿麻袋,再抹上泥土,打造出一個更接近自然環境的拍攝「掩體」。與危險同行,以攝影為生二○○九年,這是裴竟德連續第五年進入可可西里,也是他連續三年正式藏身卓乃湖,等待抓拍藏羚羊生產瞬間。六月二十九日,在裴竟德將自己「埋」好的第八天,長焦鏡頭中出現了一隻生產徵兆極為明顯的雌性藏羚羊。「當時,小羊的頭已經出來了,母子倆離我的『掩體』大概也就二百多公尺。」裴竟德回憶道,「非常幸運的是,母羊緩緩地停下了,它蹲下來,開始很努力地生產。」鏡頭徐徐推上去,天地慢慢被虛化,兩個生命的輪廓逐漸清晰:母羊不停地臥倒,再用膝蓋抵住大地,跪著站起來,又一次臥倒,又一次撐住,又一次站起來……循環往復、拚盡全力的生產間隙中,母羊還不停地甩甩尾巴,回頭觀察,似乎在用眼神鼓勵同樣拚盡全力的小羊。還有一個拚盡全力的生命,那就是躲在鏡頭背後的裴竟德。那一刻,他忘記了曾在卓乃湖遭遇的狂風驟雨,忘記了可可西里刀劍一般的雷電風霜,他的手指如同電波一般,源源不斷地摁著相機快門。在密集而鏗鏘的咔嚓聲中,他的呼吸、他的心跳,都與遠處正在生產的藏羚羊母子同頻、共振。而當時拍攝的珍貴照片,成為全世界首組完整記錄藏羚羊野外分娩全程的影像。生態攝影的天堂枯枝之上,一隻雌性金絲猴四肢環扣,懷中緊緊抱著一隻出生不久的猴嬰,她腦袋低垂,藏起面容,似乎陷入了濃郁的沉痛之中。照片上的天空是灰色的,金絲猴母子的世界彷彿也全是灰暗:這隻猴嬰在出生時就死於難產,整整五天過去了,母猴還是將孩子抱成一團,久久不願撒手。這張名為《金絲猴不幸喪子,懷抱多日不肯丟棄》的照片,拍攝於二○○五年四月。彼時,裴竟德初為人父。在秦嶺密林間,他被金絲猴不離不棄的母子情深深觸動,「原來動物也有情感,也有智慧和尊嚴」。這張照片也成為他野生動物攝影之路的起點。「當時,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大陸的生態影像還比較陌生,大陸專門從事野生動物攝影的人也不多。」從那時起,自小鍾情攝影、熱愛自然的裴竟德漸漸從商業攝影轉型做生態攝影。向西,他的攝影戰場是世界第三大無人區可可西里,而在老家陝西,他將鏡頭對準了中華祖脈秦嶺。「在我眼中,這是兩塊聖地,是生態攝影的天堂。通過它們,我們可以將中國大陸的生態保護成就更好地傳遞給全世界。」二○○八年,裴竟德拍攝的《猞猁》、《藏羚羊》、《川金絲猴》、《雪山下的紅景天》等四幅作品,被北京奧組委製成大幅照片,懸掛於國家體育館、運動員下榻酒店等奧運場所,向全世界展示自然中國大陸的美麗瞬間,也為各國朋友了解真實中國大陸,提供了新的窗口。秦嶺就在家門口最近,裴竟德要忙的事很多,基本上都與秦嶺有關︱︱他既要參與秦嶺國家公園宣傳片的製作,也要為自然影片《冰凍星球2》積累秦嶺大熊貓的相關素材,還要忙著整理海量的影像資料。「秦嶺就在家門口,說走就走。」裴竟德介紹,「秦嶺大熊貓及其伴生動物如羚牛、金絲猴等,還包括棲息地恢復、生態廊道建設等,我們都要拍攝、記錄,而且還要做得特別細,所以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拍攝。」新華社港台部供稿 前一篇文章 超級畫咖主理人 張浩 不僅是藝術 增添城市的文化景觀 下一篇文章 數學家丘成桐 數學是科技突破的根 大多數人只看到考試 熱門新聞 01補充纖維、鈣、鎂、鉀 預防多種疾病風險2025.11.1102印尼佛教大學、佛光山叢林學院 簽MOU2025.11.1203【遊藝筆記】 天涯海角一坡翁2025.11.1104多倫多佛光山 獲頒建築文化遺產獎2025.11.1205攝影師造池塘 重建沙漠生機2025.11.1106【臆想截圖】 蔥蘭今生與來世2025.11.1107比利時國小師生 靜坐、抄心經2025.11.1108【論愛談情】愛,無須卑微2025.11.1109修行入廚慈悲入味 台韓寺剎飲食交流2025.11.1210鳳凰颱風來襲 桃園、宜花、澎湖今停班停課2025.11.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天文學家】劉博洋 用熱愛鏈接大眾與星空【天文學家】鄧李才 找到世界級天文台址【西蘭卡普傳承人】唐洪祥 織錦裡的土家風情【苗繡傳承人】龍祿穎 針功夫 繡出錦繡天地【湘繡傳承人】江再紅 新創意 弘揚工匠精神【易水硯傳承人】鄒天然 硯雕藝術讓石頭成倍增值 作者其他文章【畫家】陳小玲 人生沒有固定的活法設計師 喬喬 用更有趣方式了解絲綢之路【詩人】胡少杰 我在窯洞裡用腳寫詩【大陸社會觀察】 咸陽送別之城霸業之地【金絲猴科學團隊】 李保國 探求無限的生命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