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說

整理/黃朵而 |2022.11.02
5300觀看次
字級
整理/黃朵而

整理/黃朵而

1

尤桂遵從事教職32年,退休後除了在國小當伴讀義工,也擔任新竹市文化局圖書館、動物園等文化場館義工逾16年,今年榮獲教育部第17屆教育奉獻獎;尤桂遵表示,他們這一代受的教育是老師要學不厭、教不倦,她認為:

「能促進別人幸福的人,才不枉生人世。」

2

周味自1949年起,就在金門擔任燈塔守,此後在烏坵、東椗、北椗等燈塔間來來去去,且在金門落地生根;周味1995年退休後,長子周再明繼承衣鉢,次子周振德也在1960年接續父兄腳步,進入燈塔界,在東椗和北椗燈塔服務。周振德表示:

「燈塔是周家的衣食父母,對燈塔,周家心存感恩;對我而言,燈塔不只指引迷航船隻,也帶給我光明的人生。」

3

歷時5年,導演蕭菊貞以《南方,寂寞鐵道》,記錄南迴鐵路電氣化前的最後一段歲月;拍攝期間,蕭菊貞不停往返台北與台東,也為池上農民拍下紀錄片《稻浪上的夢想家》。現一邊從事教學的蕭菊貞分享,學生常不知道要拍什麼,但她認為:

「不是沒有故事,是你的眼睛太快、速度太快,沒有關心身邊發生什麼事。」

4

台中市何厝國小老師黃如琇用心帶特殊生,教學逾30年多次獲獎,如環境創意教學執行計畫特優、默默耕耘教師、班級經營優良教師、輔導優良教育人員第一名等;帶特殊生的經驗,讓黃如琇體會到心念的強大能量,她的座右銘是:

「將『impossible(不可能)』,轉化為『I'm possible(我可能)』。」

5

澳洲塑膠汙染活動家Sydney Steenland在5歲時,就和家人在船上生活,目睹嚴重海洋塑膠汙染後,他們一家2017年建立啟動海猴計畫(The Sea Monkey Project),把塑膠變成紀念品或其他生活用品,至今已回收再製超過2萬2500種產品。Steenland認為:

「如果你想開始做某事時,你必須採取行動,無論多小的事情都可以。」

6

日本知名女星松隆子除了是許多經典日劇、電影的熟面孔,也活躍於歌唱、舞台劇;45歲的她已經晉升人妻與人母,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她都選擇自己想要的路,對於身體和外表的變化,她抱持著坦然接受的心情:

「難免覺得體力和記憶力不如從前,但還是希望能充滿活力的生活,一邊感受自己身心變化,其實也是一種樂趣。」

7

加拿大夫妻勒梅(Edith Lemay)與佩樂蒂爾(Sebastien Pelletier)有4個小孩,其中3個孩子患有罕病將會失明,為了讓他們能在人生留下美好記憶,他們在孩子失明前,全家一起到全球各地旅行,探索比書本更廣闊的世界。勒梅表示:

「無論他們將面臨的生活有多麼艱難,我都想讓他們知道他們是幸運的。」

8

英國藝術家麥克勞(Kirstie Macleod)2009年啟動「紅色禮服計畫」(The Red Dress project),為世界各地女性提供一個藝術平台,透過紡織與刺繡講述她們的故事,歷經47個國家地區、353名刺繡師之手,這件禮服終於在今年完成。麥克勞指出:

「13年來,這件連身裙成為表達自我的平台,帶給人們放大聲音、被人聽見的機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