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心理會客室】 癌末療癒和為貴

文/陳復 |2022.10.17
735觀看次
字級
圖/123RF

文/陳復

每年因罹癌去世的人口,占全球死亡人數約六分之一,癌症晚期患者更是罹癌人口中特別脆弱的一個群體,他們與其家人常面臨著高壓,在治癒性治療體系外,其福祉應當得到積極的關注。

李素慶老師畢業於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博士班,她覺得目前從社會工作立場出發,對癌症晚期患者與其家庭的需求進行系統性探討的研究相當欠缺,尤其已有的研究常在西方文化脈絡裡展開。她希望立足於本土文化的脈絡,直接關注受訪者的具體情境,探討社會工作可如何的介入。

素慶老師說:「患病不是一個人的事。我希望藉由社會工作,讓癌末患者與其家人能更好的經營家庭,並獲得健康。」她無意間發現:這些家庭在患者確診癌症晚期前,都有不同程度較長時間的矛盾緊張狀態;或親子關係緊張,或夫妻關係不佳,或多種矛盾共存。

她發現家內關係的緊張與患者病情的惡化,存在著時間同步現象。這本來不是她在選擇研究對象過程中有意為之的結果,但她很關注家內不和諧狀態與患者病情變化間的關聯性,並做出「和」字的結論,意即「身體康和,心理平和,靈性安和,家內和諧,社會協和。」

譬如她觀察有位患者罹患胰腺癌,化療結束後半年發現多處擴散,醫院診斷為晚期。他有十幾年二型糖尿病的病史,日常需長期注射胰島素。他的性格很強悍,長期掌握家庭和公司的絕對話語權,夫妻經常吵架,與兩個兒子間的關係異常緊張,長子甚至一度輟學,但當他決心放下家中和公司的所有事情,除接受心理諮詢師和社會工作者的服務外,並開始專心練習氣功,且在較短時間內練通小周天。半年內,夫妻關係和家內氛圍都有大幅改善,血糖恢復正常,且兩度至醫院檢查,都顯示多處腫瘤未繼續變大,局部甚至變小或消失。

後來,他因故與家人發生爭吵,隔月檢查時發現腫瘤又變大,經人提醒他調整自己態度,情況再度好轉。

素慶老師指出:癌症晚期的病患與其家庭面臨各種脆弱與高壓,的確需要專業協助,來支持他們度過難關。醫學和護理領域對於緩和治療和安寧療護都有長期的探討,其達成這個基本共識:不論是醫生、護理師、心理師、社會工作者或神職人員等各類專業工作者,大家組成團隊,協同為癌末患者與其家人開展服務工作,這種專業實施對於癌末患者與其家人明顯帶來極有益的貢獻。

當然,癌末患者與其家人都需要積極付出自己的奮鬥甚至犧牲,來獲得心安,這就是追求「和」的過程。素慶老師的研究發現:患者家庭自身的動員、奮鬥與改變都發揮非常積極甚至關鍵性的作用,這深契於儒家「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精神。

參與研究的多位患者在被診斷為癌症晚期後,因自身的調整和家庭支持,已經平安存活遠超過文獻統計的預期餘命更長,且精神和生活品質漸佳。素慶老師期待有更多人投入相關研究,讓「癌末療癒和為貴」未來成為社會工作者從事相關服務時的信念。(本文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洄瀾學院院長兼縱谷跨域書院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