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咖啡創業者 楊帆、楊鴻簡 遇上百年咖啡文化

文/記者鄭博非、曹夢瑤、馬淮釗 圖/新華社 |2022.10.09
3196觀看次
字級
楊鴻簡在野鴨塘河谷莊園沖泡咖啡。圖/新華社
專注沖泡咖啡的楊帆。圖/新華社

文/記者鄭博非、曹夢瑤、馬淮釗

在雲南省普洱市的思茅古巷,如今愈來愈多的青年懷揣著振興咖啡產業的理想,返鄉創業。

第一次創業開花店成功後,憑借賺取的「第一桶金」,二次創業的普洱市青年楊帆來到當地古老的歷史街區尋找咖啡館的店址,歷史學專業畢業的他一眼便看中一個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三進院落。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楊帆想讓每一位客人都感受到一百多年前普洱本地人的生活和文化氣息。

據資料考證,雲南咖啡種植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談到選擇開設咖啡館的初衷,楊帆感慨:「普洱有三寶,然而除了普洱茶和石斛,很多人都不知道普洱也有歷史悠久、品質良好的咖啡。」

楊帆選擇咖啡產業的另一個原因,是受到電影《一點就到家》的啟發。楊帆希望自己能像影片主人公李紹群一樣,在傳統的種茶道路上另闢蹊徑,帶動村民種植高品質的咖啡鮮果。

咖啡種植感情深厚

二○二一年,楊帆和創業夥伴一同創立一草巷子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在保護普洱老街歷史建築、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致力於打造一個精品咖啡加文旅的品牌。

與楊帆一樣,普洱市創業青年楊鴻簡也致力於在老一輩流傳下來的文化和技術基礎上引入新思惟。

作為「咖三代」,楊鴻簡的祖父、父親是普洱最早一批從事規模化咖啡豆種植的農戶。楊家所在的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村,種出的咖啡豆質量高、投產時間短,但是受咖啡期貨交易價格浮動的影響,咖農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

「這幾年市場對於咖啡的熱情不斷升高。」楊鴻簡說,要突破大公司在價格上的壟斷地位,如何增加咖啡豆附加值是重點。

帶著從小對咖啡種植懷有的深厚感情,楊鴻簡在二○二○年辭去教師職務,回到家鄉打造咖啡和文旅結合的野鴨塘河谷莊園。

不同於父輩粗放的種植方式,為了保護莊園環境,楊鴻簡和合作夥伴在開墾完的田邊種上樹木,既修復森林植被,又防止病蟲害發生;增加日曬等咖啡處理方式,減少因水洗鮮果而產生的大量汙水,改善周圍河水水質。

大開河村獨特的種植歷史和環境,也吸引著大陸各地的專業人士來到莊園,幫助提升咖啡豆質量,義務為周邊咖農普及咖啡果處理方式,講解咖啡文化。

二○二一年,通過與周邊咖農合作銷售高品質熟豆等產品,楊鴻簡讓咖啡的附加值大幅提高。

產出高CP值咖啡

楊帆的咖啡館臨街而開,在窗戶外面設幾張高腳凳,顧客不用走進店裡,坐在店門口就可以直接消費。「通過這種戶外餐桌的設計,希望喝咖啡能像喝茶那樣成為大眾化的習慣。」楊帆說。

「我們希望通過努力,讓愈來愈多的年輕人知道除了高品質的普洱茶,雲南也可以產出高性價比的咖啡。」楊鴻簡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