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元不斷上漲,歐盟的經濟效益逐漸顯現,尚未加入的國家爭相申請。不過,也有不以為然的國家或個人。譬如波蘭藝術家丹尼爾‧恰佩夫斯基,不滿波蘭加入歐盟後,很多政策與是非都在改變,去年他蓋了一棟顛倒的房子,告訴世人要以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顛倒屋位於波蘭北部小鎮希姆巴克,遊客得花數小時排隊,等來的是進入屋中的暈眩。在顛倒屋中,天花板變地板,家具掛在上方。盡管「地板」是平的,參觀者還是得扶著牆才能保持穩定。
「參觀時的滋味不好受,我第二次來,還是覺得很糟糕。必須過半個小時才能適應。我甚至不能說話,因為會更暈。」為了達到更奇妙效果,房屋不僅顛倒,還傾斜。遊客在外面圍繞步行幾秒鍾,也會暈頭轉向。
丹尼爾也是人道主義者,他展出許多波蘭畫家的作品,主題有恐怖主義、廣島原子彈爆炸、海嘯、饑荒、貧窮等,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些「與人道主義相違背的行為」,必須有所作為拯救世界。
顛倒屋是波蘭傳統木屋,由整根的大木頭砌成,原來只需21天就可完成,但顛倒屋卻花了114天。原因是連工人都不習慣,經常被弄昏頭腦,所以每工作三小時就得休息一小時。
世界上的顛倒屋非僅一座。美國佛羅里達州有一座「諾曼瓊森顛倒屋」,連車庫都上下顛倒,汽車從頭頂懸掛下來;這座顛倒屋還對外出租。此外,奧地利一家博物館頂部,展出過澳洲藝術家烏爾姆設計的顛倒屋;俄羅斯、日本、中國重慶也都有顛倒的房子。
日本的顛倒屋在長野縣的松本市,是一家咖啡廳,位於住宅區,落成時間超過20年。它不僅外觀、店內標示、菜單的字顛倒,甚至很多網友說在電視節目看過報導,都記得「顛倒咖哩飯」,咖哩飯顛倒了怎麼吃,倒是令人好奇。
除了波蘭的顛倒屋,是人道主義的藝術創作,其餘大都是招睞觀光的生意經。如中國重慶的顛倒屋,位在洋人街,那裡是聚集各國特色建築、運河水岸、世界名橋的娛樂休閒公園。
其次,各國都有些怪異的「主題旅館」,也是反映當今世界「顛倒是非」、「顛倒黑白」的價值觀,在正常而單調的生活裡,提供不一樣的「享受」。
譬如「找罪受」類的「牢房旅館」,許多國家都有。譬如斯洛維尼亞,有個奧匈帝國和南斯拉夫時期的軍事監獄,1991年斯洛維尼亞獨立後,改為塞利卡(Celica,意為牢房)青年旅館;20間單人客房由當地藝術家裝飾過,四周圍著帶刺的鐵絲,門窗都有柵欄,很受歡迎。
不少窮人、流浪漢會假裝搶劫,故意被抓,以便吃牢飯,但瑞典首都的監獄旅館Langholmen Hotel,雖然附設斯德哥爾摩最好的餐館,但牢飯不便宜,牢房收費甚至頗為昂貴。
因為這家監獄旅館,可以算是古蹟。它建於19世紀的監獄,1975年送走最後一個囚犯,在1989年改為旅館。除了牢房厚重大門保留下來,窗戶鐵柵欄拆了,並且加寬增加採光,鐵窗歲月因而多了不少「光明面」。
除了89間單人囚室,監獄旅館還有13間雙人房。房內有電視等現代化設備和漂亮浴室。不過旅館人員保證,他們一定會給你鑰匙,以免演出「黑獄風雲」。旅行社建議隨行閱讀:南非前總統曼德拉自傳《漫長自由路》,建議隨行音樂:電影《監獄風雲》主題曲《友誼之光》。
另外,有「自甘墮落類」的「主題旅館」,可以美國設計師米特的水下旅館為代表。這家旅館在一艘大船底部,客人進入湖面的小屋後,隨著小屋沉到水下三公尺。旅館四周是透明玻璃,算得上是「水族館」,游動的魚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水族箱」裡「展示」的人類。
瑞典也有個水下的阿特酒館,房客必須是潛水高手,進房要游得筋疲力盡,豈不是「自甘墮落」兼「花錢找罪受」。
有意發展觀光的人,除了把旅客打入大牢,更要關進水牢,說不定那一天杜拜的七星級帆船酒店,被改為「海盜船酒店」,沉入海底,再顛倒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