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秋連假期間,許多人都摩拳擦掌,準備與親友聚會,好好大快朵頤。針對近期有高中生因為「吃太油」,捐血驚見「乳糜血」,營養師提醒,根據國健署的統計,國內成人肥胖盛行率已將近五成,與代謝症候群相關疾病比率愈來愈高,連假期間飲食如不節制,小心「月圓人也圓」。
普羅家族營養師黃千芮表示,乳糜血是食物中的油脂經由腸壁的淋巴管進入血管,造成血液中的乳糜微粒濃度增加,使血漿呈現乳白色或混濁狀。
黃千芮指出,捐血時偶見乳糜血現象者,有幾個原因,包括捐血前的飲食油脂含量較高,或平時油脂攝取太多,也可能是病態的高脂血症(高血脂),導致油脂代謝出現異常。
為維護捐血人健康以及珍惜有限資源,不辜負捐血人愛心,黃千芮建議有乳糜血或有心預防民眾,應遵守五項飲食準則。
首先,應將精緻麵包改為全穀雜糧類麵包,或是自製全穀雜糧粉部分取代精緻麵粉,或是沖泡全穀雜糧粉。如以藜麥、小麥、胚芽、糙米、黑米等搭配豆漿,取代單純鮮奶,既可提升水溶性膳食纖維及非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可增加B群的攝取。
其次,使用多樣化的蔬菜及水果,提升維生素C及各項植物化學營養素,具抗氧化效果,也可保持血管彈性、不老化。針對異常忙碌族群,也可以適當補充單方維生素C的營養補充品。
第三,試著讓三餐中有一餐,用植物性蛋白質取代動物性蛋白質,像是豆腐、豆花、豆漿、豆皮、豆包等取代一餐主菜。
第四,烹調用油可多採用植物性來源用油,如芥花油、橄欖油、堅果、腰果等,取代動物性油脂。
第五,精製醣類、加糖甜品會造成「三酸甘油酯」過高,導致高血脂症,日常飲食應盡量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