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

陳玲芳  |2025.09.13
40觀看次
字級
許芷瑜醫師提醒,骨鬆不是單純的年齡問題,還受到遺傳、飲食習慣、體重與慢性疾病影響。圖/國泰醫院提供
確診骨質疏鬆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骨折風險,而藥物治療為核心手段。圖/123RF
中老年人若有不明背痛,務必及早就醫。圖/123RF

文/記者陳玲芳

骨質疏鬆被稱為「沉默的健康殺手」,無聲無息卻威力驚人。當它引發髖部或脊椎骨折時,疼痛、行動不便乃至死亡風險將接踵而至。因此,早期篩檢、及時治療至關重要。中老年族群應主動關注骨健康,透過醫師指導和生活調整,遠離身高縮水的威脅,享受健康晚年。

在現代社會中,隨著醫療進步和生活條件改善,人類壽命延長,但也帶來了高齡化相關的健康挑戰。其中,骨質疏鬆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隱形威脅之一,不僅導致骨骼脆弱,更可能引發身高縮水、慢性背痛與駝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早期徵兆:身高變矮

國泰綜合醫院社區醫學部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治醫師許芷瑜分享,一位65歲糖尿病男性患者,由女兒陪同就診。女兒發現父親半年來明顯變矮,並時常抱怨背部痠痛。雖然試過止痛貼布與復健,效果不佳,最後決定尋求醫療協助。

經X光檢查顯示,患者胸腰椎交界處已有壓迫性骨折。進一步骨密度測試確診骨質疏鬆後,醫師安排藥物治療與追蹤。經過近兩年持續治療,患者骨密度明顯改善,背痛緩解,生活品質回升。這起案例凸顯了早期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性。

高齡社會高骨鬆率

根據國發會推估,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兩成。隨著老化趨勢加速,骨質疏鬆的盛行率也同步上升。

國健署與2023年最新《成人骨質疏鬆症防治指引》指出,台灣60歲以上族群中,每6人就有1人患有骨質疏鬆,其中女性占比高達8成。這與女性停經後雌激素驟降有關,骨質流失速度比男性快得多。男性雖相對比例較低,但隨著年齡增長,風險同樣不可忽視。

許芷瑜醫師提醒,骨鬆不是單純的年齡問題,還受到遺傳、飲食習慣、體重與慢性疾病影響。面對高齡化,骨鬆所帶來的醫療支出、照護成本與家庭負擔,已成為公共衛生的重大挑戰。

骨折風險影響生活

骨質疏鬆最大的威脅在於骨折。研究顯示,約三分之一女性與五分之一男性,終其一生會因骨鬆發生脊椎、髖部或腕部骨折。

一旦骨折,患者未來再骨折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尤其是髖部骨折,一年內死亡率可達三成,原因包括長期臥床引發肺炎、血栓或感染。即便倖存,也可能導致永久行動不便,需仰賴他人照顧,生活品質大打折扣。

「骨折帶來的不僅是身體疼痛與殘疾,還有龐大的醫療費用與復健支出。」許芷瑜指出,骨鬆影響不只在醫療層面,更延伸到心理和社會層面,患者可能因此失去自信、產生孤立感。

身高縮水駝背警訊

骨質疏鬆常被稱為「沉默的疾病」,因為多數人在骨折前毫無症狀。然而,仍有一些可早期察覺的警訊。包括:身高縮短超過4公分、體重過輕(BMI小於18.5)、背部痠痛或異常駝背、行走不穩、容易跌倒。

這些症狀,多與脊椎壓迫性骨折有關,導致身高縮水與姿勢改變。許芷瑜提醒,家人應留意長輩的體態變化,若經常抱怨背痛,或穿衣時發現長輩變矮,應及早就醫檢查。

骨密度檢查助診斷

骨質疏鬆診斷,主要依據骨密度檢查與病史。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是目前公認的黃金標準,檢測腰椎與髖骨骨密度,以T值判斷骨質狀況。當T值小於等於-2.5,即可診斷為骨質疏鬆。

根據台灣防治指引,許芷瑜建議以下族群,應主動接受篩檢:

65歲以上女性、70歲以上男性;65歲以下但具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體重過輕、曾骨折或長期服藥的中年人;50至70歲具高風險因子的男性;任何已發生脆弱性骨折者。

此外,骨折風險評估工具(FRAX)能預測未來10年的骨折機率,若主要骨折風險超過20%,或髖部骨折超過3%,即屬高風險。骨小梁指數(TBS)也能作為輔助,提供更全面的診斷。

藥物治療+持續追蹤

確診骨質疏鬆後,治療的首要目標是降低骨折風險。單靠飲食或運動,難以扭轉骨密度下降。因此,藥物治療成為核心手段。目前常見藥物包含「抗骨吸收劑」,如雙磷酸鹽,能減緩骨質流失。

「促骨生成劑」,如副甲狀腺素類,能刺激新骨生成。「雙重作用藥物」,如Romosozumab,兼具抑制吸收與促進生成。

藥物可分為口服與注射,醫師會依病人年齡、性別、病史與耐受性選擇合適方案。最重要的是持續治療與定期追蹤,避免半途而廢,否則骨折風險會再次升高。

預防骨鬆日常撇步

雖然年齡無法逆轉,但良好生活習慣,能延緩骨質流失。

1.飲食均衡:50歲以上成人每天應攝取1000至1200毫克鈣質,以及800至10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乳製品、豆類、深綠色蔬菜、芝麻等都是良好來源,必要時可補充營養品。

2.規律運動:建議結合負重運動(如快走、慢跑)、阻力訓練(如深蹲)與平衡運動(如太極),增強骨骼與肌肉力量,降低跌倒風險。

3.戒菸戒酒:菸酒會加速骨質流失,應避免。

4.防跌措施:改善居家環境,使用防滑墊、保持良好照明,並確保鞋子合腳,以降低跌倒造成骨折的機會。

主動檢查守護骨本

許芷瑜提醒,骨質疏鬆並非高齡才會發生的疾病,而是從中年就悄悄開始。若等到骨折才被發現,往往已錯過最佳預防時機。中老年人若有身高縮水、駝背或不明背痛,務必及早就醫,透過骨密度檢查確認狀況。

她指出,骨質疏鬆雖是「沉默的殺手」,但並非無法防治。只要結合藥物治療、營養補充與規律運動,就能有效減緩骨質流失,降低骨折風險。「守護骨骼健康,等同守護生活自主權。提早行動,讓老年生活依舊挺拔自在,不被骨鬆奪走品質與尊嚴。」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