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

文/記者陳玲芳  |2025.08.30
87觀看次
字級
低頭角度達到六十度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將高達五倍之多。(示意圖) 圖/振興醫院提供、Pexels
圖/振興醫院提供、Pexels
圖/振興醫院提供、Pexels
圖/振興醫院提供、Pexels

文/記者陳玲芳

暑假接近尾聲,醫師指出,每年暑假過後,都會湧現一批為數不小的年輕族群因頸部疼痛就醫,幾乎都是在學學生,問其原因,不外乎暑假期間宅在家吹冷氣,長時間姿勢不良玩手遊、看漫畫所致。不少患者,其外觀明顯呈現駝背坐姿、頭前傾,像極「烏龜頸」,體態完全走樣,甚至會影響出社會後的自信心與人際關係。

衛福部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頸椎椎間盤病變人數逐年上升,而且年齡不分老少,這與電子產品的普及與重度使用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不只頸部疼痛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甚至呈現年輕化的趨勢。

振興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鐘子超表示,統計分析發現,現代人工作離不開電腦、上下班通勤眼睛緊盯手機螢幕、回家後繼續滑著手機、看平板電腦,「低頭族」比例高、時間長是頸椎退化的主因。

以往都是抬頭遠看風景及等候朋友,現在則是「低頭」近看影像和以手機定位找人,人人一機在手,「喜怒哀樂盡在低頭之間」不只成為日常,更早已「內化」成為自然不過的生活習慣。

長時間「低頭」的結果,將造成頸椎椎間盤壓力過大,頸椎椎間盤病變成了現代社會的文明病,除了導致劇烈疼痛外,甚至連日常活動都可能受限。

鐘子超說,雖然大多數頸部疼痛會自動緩解,但全球卻有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面臨持續三個月以上的頸部疼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頸部疼痛分急慢性

頸部疼痛大部分是頸部肌肉扭傷引起的,也有一部分是頸椎結構退化所造成的症狀,鐘子超醫師先依症狀,討論頸部疼痛:

「急性頸部疼痛」,通常由肌肉扭傷或肌腱損傷造成,可能源自於外力衝擊或不當姿勢(如落枕)。輕微拉傷,應在數天內可自癒,通過冷熱敷、藥物及物理治療可以緩解。

若疼痛持續超過兩周,則為「慢性頸部疼痛」,有以下四種情況,需進一步檢查找出病因:

1.頸部合併肩膀或手臂疼痛:可能因頸椎間盤突出或神經孔狹窄引起,症狀可能突然或逐漸惡化。通常採取保守療法,如藥物和物理治療,若無改善,可考慮手術。

2.姿勢不良造成疼痛:常由頸椎退化引起,會隨時間惡化,但大部分病患,可用保守療法處理。

3.晨起或夜間疼痛:可能與頸椎關節退化有關,加上睡眠時姿勢不良或早起受寒,可能造成疼痛,六十歲以上長者較常發生,適合採用保守治療。

4.合併肢體不適:如疼痛延伸至上臂,並伴隨活動不便,需檢查頸椎脊髓神經是否受壓。這類疼痛通常進展緩慢,保守療法有效,在必要時,也可考慮手術。

從保守治療到手術

鐘子超表示,對於頸椎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首選保守治療,包括:熱敷、止痛藥和物理治療,若經三個月以上仍無法改善神經症狀,或持續性神經功能喪失,甚至疼痛明顯加劇,則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可分為前方和後方開刀。

前方開刀,適用於頸椎間盤突出、骨刺壓迫等,手術方式包括:前融合術、椎間盤切除術、骨釘骨板固定或是人工椎間盤植入等,優點是傷口較小,恢復快。

後方開刀,則適用於後方病灶,例如:黃韌帶鈣化、關節老化,或是有問題的頸椎節數超過三節以上時,就可以考慮由後方來處理。

手術方式包括:椎板切除術、椎板整型術、後融合術併骨釘骨板固定等,能達到更大減壓效果,但傷口較大,恢復期較長。

打擊烏龜頸與駝峰

高危險的工作族群,包括:長時間伏案的上班族、使用電腦螢幕者、繪圖工作者等。由於這些職業工作者,長期採固定姿勢,且容易過度使用頸椎,因而造成職業傷害,需特別留意頸部的健康保養。首先,要避免不良姿勢,亦即人體頸部前屈超過二十度或後仰超過五度,或過度扭轉的姿勢。鐘子超提醒,頸部承受來自頭部重量的受力約五公斤,在力學作用下,頭部前傾彎曲角度每增加十五度,頸椎所承受的壓力會隨之增加五到七公斤,低頭角度達到六十度時,頸椎所承受的壓力將高達五倍之多。

「等於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坐在你的肩膀上!」久而久之,將導致「烏龜頸」,不僅難看,也影響頸椎健康。另外,也要避免頸、肩部長期固定姿勢,因為頸部肌肉會一直處於緊繃狀態,影響局部的血液循環,導致頸、肩部肌肉容易疲勞。

根據臨床觀察,病患脖子後面形成一個腫包,被稱為「富貴包」或「頸部駝峰」,成因為長期姿勢不良,頸胸椎交界處由於頭部的重量壓迫,讓上背部脊椎骨過度彎曲,導致周遭的軟組織肌肉和筋膜發炎、沾黏,最後腫脹增厚,成為大腫包。

其次,須養成固定的運動習慣,運動可以強化肌力、改善體能、增進呼吸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骨質密度、增進睡眠品質並紓解壓力。鐘子超醫師建議,運動選擇以全身性有氧運動為佳,依照個人的身體狀況,選擇散步、快走、游泳、 跑步等。

雖然,慢性頸部疼痛,多數會逐漸緩解,但若頸部疼痛出現神經學症狀,如手腳無力、感覺喪失或持續疼痛伴隨食欲不振、體重減輕、噁心,應盡快就醫諮詢專科醫師,進一步檢查,以釐清疼痛原因並正確治療,以免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