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身體失衡的警訊,透過中醫調理,可根本改善體質,重拾自然入睡的能力。圖/123RF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明明睡滿8小時,醒來還是累得像沒睡。」這是許多失眠患者的共同心聲。宏怡中醫診所院長章晉瑋表示,失眠並非單純的「睡不著」,而是身體失衡的警訊。西醫以藥物治療雖能短暫緩解,但不少人發現,透過中醫辨證調理,更能從根本改善體質,重拾自然入睡的能力。
中醫理論認為,失眠與「心」、「肝」兩大臟腑密切相關。《黃帝內經》提到「心主神明」,心火過旺會使人焦慮、腦中思緒紛飛,夜間則多夢不安;若心血不足,則會出現心悸、頭暈、健忘等情況。另一方面,肝主疏泄,當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情緒緊繃就會干擾入睡與睡眠深度。
章晉瑋指出,臨床上常見4大失眠型態:1是「難入睡型」,常見於壓力大、思慮過度者;2是「淺眠易醒型」,對環境敏感、稍有聲響即驚醒;3是「火旺多夢型」,整夜夢境繁多,醒來更疲累;4是「氣虛疲累型」,雖睡足時數仍倦怠無力,多與氣血不足有關。
針對不同類型,醫師會選用相應方劑,如「酸棗仁湯」養心安神助眠、「加味逍遙散」疏肝解鬱、「天王補心丹」補益心血,或「歸脾湯」改善氣血不足。另有針灸療法,如「神門」、「內關」、「三陰交」等穴位,能調理氣血、安神寧心,建議每周1至2次,連續治療數周以鞏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