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梵音 起點書房疫情中出發

文/木木田木 |2022.07.30
9769觀看次
字級
整齊的書櫃及每月選書,希望營造獨有特色。 圖/林梵音提供
起點書店的店面十分樸實親民,適合好友相約來此聊天。 圖/林梵音提供
曾在NGO組織工作,赴國外教學及帶營隊。圖/林梵音提供
有特色的店章,歡迎大家來店打卡蓋章。圖/林梵音提供
邀在地文史工作者分享,吸引不少年輕人來聆聽。圖/林梵音提供
林梵音提前實現開書店的兒時夢想。 圖/林梵音提供
舉辦難民桌遊工作坊,擴大參與者的國際視野。圖/林梵音提供

文/木木田木

原本計畫退休後才開書店的林梵音,疫情期間勇敢創業,成立家鄉的第一家獨立書店。開店不到一年,台灣疫情大爆發,面對艱鉅挑戰,她鬥志昂揚,堅信「開書店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找到自己,表達自己」。



獨立書店「起點書房」創辦人林梵音,形容自己的特質是「堅韌」、「充滿彈性」、「兼容並蓄」,外表看似文靜柔順,但其實相當有主見,並有強烈的利他人格特質。

提前實現退休後計畫

高中時參加服務性社團,陪伴偏鄉弱勢兒童,做教案、帶活動;大學參加國際志工,畢業後在國際NGO(非營利組織)工作……隨著人生閱歷漸長,林梵音開始反思,在國際NGO工作,是想貢獻所長、改變世界?抑或只是單純滿足自我需求?所有行動,最後是否真能幫助弱勢族群?

為了找到答案,她決定離開熟悉的領域,180度改變職場方向,到彰化機械傳產業,從事國際業務工作。前兩年,她確實享受其中,每年出國兩三次,賺到在NGO工作不可能擁有的薪水,但隨著工作和生活逐漸失衡,伴隨而來的卻是心中更大的問號:人生就只是工作和賺錢嗎?

面對生命的疑問,她再次陷入沉思。試圖想像自己的未來會是一幅什麼樣的畫面,某天下班搭公車回家,閉眼竟在腦中浮現小時候在圖書館看書的畫面,讓原本計畫退休後開一間書店的她,自問:為什麼要等退休,現在就去做不行嗎?

夢想成形意外獲補助

林梵音決定離職追夢,重拾生活步調,她花了半年時間,走訪台灣各地的獨立書店,這一趟「做回林梵音」的旅行,也是開獨立書店的評估之旅。

途中,若有緣偶遇書店店長,分享書店經營的甘苦談,無論是擔憂現實前景的提醒,或是正向打氣鼓勵,林梵音都受用無窮。「無論資歷深淺,前輩們都讓我對台灣獨立書店的生態、困境、未來前景,有更全面的了解。」

她主動連結由多家獨立書店共同成立的「友善書業供給合作社」,解決獨立書店進書量少、缺乏管道進書……等現實難題。另外,她也將走訪過程撰文、貼上臉書分享,讓她意外收獲上千位粉絲。

最後,讓她夢想成真的關鍵臨門一腳,則是一紙來自文化部通知「獨立書店補助申請通過」!讓她終於下定決心──回家鄉,開書店。

成為自己比賺錢重要

籌備期間,林梵音從設計、刷油漆、裝潢,完全親力親為。「很多人覺得半年準備期太長、太燒錢,但對我來說,準備的過程是在享受。」不要商業模板,不要傳統定義,如何做?聽自己心中的聲音,用自己的步調,長出自己最獨特的模樣。

2020年8月,「起點書房」開幕了,成為苗栗竹南第一家獨立書店。取名「起點」,是因為她希望書店不只是紙本書的起點,也是家的起點、人的起點。

林梵音不否認,儘管有文化部補助,殘酷書市的現實──書市銷售量年年下滑,大型連鎖書店一間間關門,她得有更堅韌的心理建設和實務準備。因此在經營獨立書店的同時,她也一邊斜槓擔任家教,負擔自身生活開銷。

人心不安更需要書店

對於自己在疫情期間逆勢開書店,引來諸多親友關心經營成效,林梵音以不同觀點認為:「成功定義不一定非用營業額論成敗,只要達成不同階段的目標,例如2020年讓書店從無到有,把夢想實體化;2021年設定書店定位,都是一種達標和成就。」

林梵音認為,成功標準因人而異,「有人在意的是找到永續經營的商業模式,但我更在意的是,做這件事有沒有意義」。如何讓獨立書店在疫情期間能繼續存活下去,當然很重要,但比營業額更重要的事,則是擁有自身理念與特色,並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

林梵音坦承,開店過程都是做中學,許多方向、經驗,都是邊做邊摸索前進,步調雖慢,但每一步都穩健紮實。沒想到開業不到一年,遇上台灣疫情嚴重升溫,百業蕭條,對獨立書店影響尤其大,但並未讓林梵音打退堂鼓,反而把握時機沉澱,思考如何為書店找到「獨一無二的定位與特色」。

心之所嚮為身之所往

起點書房成立已近2年,林梵音坦言,在夢想和生活間的平衡,自己還有許多未知的挑戰與低潮,但她樂觀的說,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自我探尋的過程,探索過程中,與其做不到說出口的承諾,不如慢慢前進,一步一步踏實地往前走,讓夢想可以發光很久很久。

「心中嚮往的,和嘴裡說出的言語、身體的行動,三者如果能達到一致,才是真正的幸福。」不循規蹈矩,不著急給一切下定論,人生這張考卷,林梵音既溫柔又倔強,堅持寫下自己想寫的答案。



美好相遇 由書開始

起點書房和店長,人如其店,店如其人,它或許不是世人眼中最耀眼的火炬,卻可能是夜深人靜時,一處心靈最溫暖的避難所。

喜歡哲學的林梵音,經過深刻思索後,將書店定位為「一間認識自己與內在哲學的小書房」,聚焦於哲學與心靈對話、內在探索,讓愛書人身心和諧、生活平衡。透過每月主題選書、舉辦哲學工作坊,希望起點書房的存在,能讓閱讀者更靠近自己的內在,與自己的心開始對話,做為認識自己的起點。

除了為書店風格定位,經營模式也做調整。實體書店的經營困境之一,是必須長時間的投入,但單日來客量落差大,長期下來,很容易消磨書店經營者的熱情。為了不讓自己迷失、消耗、陷於低潮,她從2022年初開始,每月公告固定開放時間,增加部分預約制,雙管齊下,力求雙贏,營造獨立書店的專屬魅力。

林梵音說,固定開放時間,保留了過路客可隨時造訪的彈性;採預約參觀制,則像朋友間的相約聚會,兩者相互配搭,一來可更好控管時間,二來針對特地前來竹南造訪書店的人,能花更多時間,進行深度交流,提升造訪體驗的品質。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