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樂寂
讀文學所的小友說她最喜愛蘇軾,想研究他。可是又皺著眉說:太多人研究東坡了,生平資料被翻來覆去的爬梳過,很難有新意。她眉飛色舞的談蘇軾,且說:「想不到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人,會是告密小人。」說的是沈括。
沈括是通才,懂數學物理、生物醫學、天文地理,所著《夢溪筆談》,包含辨證、樂律、象數等學問,科學技術類占全書三分之一強,被視為宋代重要的科學著作。
蘇軾一生最險惡的難關──烏台詩案,發生於宋神宗元豐二年(一○七九),不僅有冤無處訴,還差點入死罪,有人認為是沈括誣陷的;但詩案發生時,沈括並不在汴京(開封)。
我勸小友,對尚有模糊空間的事件不用急著下定論,有些論述先存疑。因為,歷史並非如書上記載的那麼單一樣貌。話未說完,想到一則故事:
清朝有位士人與朋友遊泰山,一時興起,引元代程端學的說法,大發議論紀叔姬如何失節。紀叔姬是魯惠公之女,是少數幾位被記在《春秋》上的女性之一。當晚士人夢見一位女子在壯觀的儀隊護衛下,前來質問他:「上帝憐憫我在艱困之中還能守護名節,封我為神,至今兩千多年;我也因貞節而被記錄在《春秋》。程端學何以不分青紅皂白侮蔑我?你再妄傳謠言,就割你舌頭。」士人在棍棒狠擊之下驚醒,立即將程氏《春秋解》給燒了,從此不敢妄發議論。
故事只是故事,常是小說家用來勸世。但無論古今中外,在各有所執的人類社會,有冤無處訴的豈在少數?
聽完故事,小友若有所思,而後連連點頭,想必紀叔姬真英靈不滅,帶給她一些啟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