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近期台灣資本市場最重要的變數,是國家安定基金決定進場護盤。如以指數漲跌做為檢視的指標,自國安基金宣布採取行動以來,股市止跌回穩;此一「表面的穩定」之外,此次進場,不僅時間、動機遭人議論,引起的負面效果,更值得進一步的探討。
疫情肆虐以來,台股除了初期明顯回檔,大部分時間表現都相當亮眼,指數水位與成交量屢創新高,自然成為執政黨相當滿意的施政成績;但逐漸形成「看不得股市跌」的新氛圍,甚至扭曲了專業判斷與政策的制定。
國安基金委員會七月舉行例會時,原先做出不進場的決議,卻在一天之後,迅速召開臨時會決定出手,此為國安基金首次在股市萬點以上採取護盤行動。三天之後,原本也持「台股還沒發生非理性下跌」看法的金管會,也跟進出招穩台股,宣布了放寬信用交易追繳差額抵繳擔保品範圍等措施。
兩部會對於「救市」都有所說明,國安基金更舉出了多項數據,做為必須進場的理由,包括:台股上半年指數下跌與市值蒸發,創歷年同期最差紀錄;單日跌幅過深,恐慌氛圍濃厚;成交量逐漸縮小,買盤縮手。以及俄烏戰爭迄今,台股為國際主要股市跌幅最深者等。理由洋洋灑灑,前一天不護盤的理由,一口氣全數推翻掉。
不論是金管會或國安基金管委會,從他們第一時間的反應來觀察,其實政府部門官員都依專業進行判斷,也對市場給予足夠的尊重,之所以出現轉折,是來自更高層的指示,外界解析其原因,多指向選舉迫近、黨籍候選人正式底定,有必要維繫一個繁榮穩定的市場氣氛,相關官員只是奉命行事而已。
此一高點護盤走險棋的做法,初步來看似有發揮作用,可對一正常市場產生的各種干擾,卻會埋下日後金融市場穩健發展的隱憂。
首先是過度保護市場,對年輕投資人產生的誤導。台股投資人結構愈來愈年輕化,據證交所統計,六月證券新開戶人數增加逾三萬人,其中二十至三十歲年輕族群占了一半,加計四十歲以下者更高達百分之八十二。如以累計數來看,四十歲以下年輕族群占全體股民比重已直逼五成。近年來的選舉結果,年輕世代支持執政黨的比重相當高,此時護盤,也頗有「照顧選民、爭取支持」的用意。
積極理財的年輕人最大的問題是,由於投資時間短,又碰上多頭行情,因此多數未看見過風險,本來這次國際資本市場回檔,正好是一次洗禮,有助於日後漫長投資生涯建立正確觀念,懂得如何趨吉避凶。此次政府護盤或許減少了財務上的傷害,若因此無視風險為何物,甚至更大膽的投入市場操作,只怕是愛之適足以害之。
國安基金此次行動,對原先正常運作的市場至少出現三種傷害。一是原本根據整體國際財經情勢變化,要在更合適低點進場的投資人,他們的投資機會遭到剝奪,二為部分有意推出避險商品的機構,也沒有了開發商品的動機。三是「只能多不能空」如成為台股的標記,市場的產品豐富度就顯得不足,對於國際資金投入降低了吸引力。
最後要強調的是,國安基金是最後一道防線,出動時機應是非常緊急狀況,不宜頻繁出手,一旦護盤效果遞減,日後若市場出現天災級的股災時,就找不到能讓股民安心的工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