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三伏天,赤日炎炎,近攝氏四十度高溫,酷暑難耐。近日兩岸舉辦了兩場論壇,看似熙熙攘攘、熱鬧一時,卻無助兩岸冰封關係消融回暖。
海峽論壇與雙城論壇是當前兩岸之間僅存的交流平台,前者是中國大陸主導在福建廈門舉行,今年有二千名台灣人士參與,據稱是下半年中共黨二十大召開前規模最大一場民間交流活動。後者係台北、上海合辦的城市論壇,是台北、上海兩市形諸多年的制度化交流平台,今年因為疫情關係第三度以視訊方式進行,從開幕到閉幕全長一小時,是歷屆規模最小的一次。
對於兩岸少有的兩個交流平台,執政黨立委指兩個論壇是走小路、開小門,只會讓兩岸關係沒辦法進入正常狀態,呼籲停辦而由政府跟政府談。陸委會指海峽論壇為中共主辦之大型對台統戰平台;至於雙城論壇,則稱兩岸交流應反映台灣民意而非附和對岸主張。
其實對於應否舉辦兩岸論壇在大陸也出現雜音,大陸網民反對聲浪不小,上海知名涉台學者章念馳接受美國之音訪問表示,「台灣民眾或對雙城論壇有爭論,但上海民眾也並非全然買單,一般民眾覺得雙方現在關係不好情況下,有必要交流嗎?有必要往來嗎?」從務實角度來講,章念馳認為,如果雙方缺乏交流,什麼悲劇都會產生。
今年是「九二共識」三十周年,歷經了李、陳、馬、蔡四位總統任期,由於朝野政黨對於九二共識的解讀大相徑庭,隨著政黨輪替,兩岸關係有如坐雲霄飛車般跌宕起伏。在李、馬主政時期,有九二共識存在,兩岸先後以白手套方式建立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管道,以及陸委會、國台辦的常態溝通機制,在馬總統八年任內,兩岸還簽訂二十三項協議。在陳、蔡主政期間,否定九二共識,以致兩岸正式溝通管道中斷式微,如今陸委會、國台辦的功能成了針鋒相對的大聲公,而海基、海協兩會則淪為已讀不回的傳真機。
通常把政府與政府之間的對話稱為一軌,海基海協兩會有政府授權、白手套式協商視為一軌半,至於未經官方授權而與政府高層有聯繫管道的智庫學者對話稱為二軌。目前兩岸現況是,一軌、一軌半失能,二軌亦遭波及而難以推動。
兩岸關係治絲益棼,不應是一道是與非、對與錯的是非題,因為只論是非對錯,則激情高漲,理性下降。如視為一道選擇題,則較能從理性層面深思熟慮,作出有利抉擇。執政黨既然選擇否定九二共識,自應提出更有效處理兩岸主權與定位的替代方案,且為雙方都能接受。
當前美中關係並不平順,華府已把北京定位為系統性挑戰,一方面在經濟、安全、科技、外交等領域圍堵遏制中國發展,同時又維繫各個層級對話機制,推動戰略、外交、國防、經貿等高層官員會晤;拜登總統更積極元首外交,日前還主動披露十天內將與習近平通話云云。盱衡美國對應中國手段嫻熟,又打又拉,既鬥爭又合作。
反觀兩岸,斷絕互動交流,主政者無力對話,不懼對抗,結果很可能就是對撞。時值兩岸政治關係冰封難融,若是再挑起民間對立情緒,情勢一旦失控,是福是禍皆是所有人民承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