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技術新應用 飛船推動航空業革命

潘楠慕  |2022.07.10
1353觀看次
字級
德國是使用飛船進行長途飛行的先驅。圖/法新社
飛船駕駛員在飛行模擬器中接受訓練。圖/法新社
相較於目前的飛機,飛船是更清潔、更安靜的飛行工具。圖/法新社

編譯/潘楠慕

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共識,各產業也正積極投入減排,包括航空產業;除了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優化航線、研發電力、氫能等新能源之外,一群航太工程師及科學家正轉向一項十九世紀末期興起的技術:飛船,試圖以這種高運量、低噪音且環保的運輸工具顛覆航空業。

據統計,航空業目前約占全球碳排放量的百分之二;在環保意識升高、各國對氣候或環境的法規趨嚴之際,全球航空業正致力研發電動客機或生物燃料的解決方案,以達成減碳目標。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發言人穆斯納(Jean Baptiste Meusnier)表示:「飛船的碳排放量,比傳統航空工具減少百分之八十。」飛船的構想源自熱氣球,最初曾有飛行員在熱氣球上安裝螺旋槳作為推進裝置。十九世紀時,許多工程師與發明家開始改良、研發飛船,最成功的則是德國工程師兼飛行員齊 柏林(Ferdinand Graf von Zeppelin)。

一八九九年,齊柏林設計出全世界第一艘硬式飛船,並以自己的姓氏為這艘飛船命名,也就是「齊柏林飛船」(Zeppelin)。由於載客量及性能均相當優異,飛船迅速成為當時的主流航空載具。然而,飛船的飛行速度較慢,隨著客機的普及,飛船逐漸沒落。

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決定重新探索這種曾經盛行的飛行裝置。這位把網際網路搜尋變成日進斗金事業的科技專家表示,飛船能為航空業提供更清潔、更安靜的選擇。

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艾克朗,布林正率領工程師團隊打造飛船,目標是打造淨零排放,且能前往偏遠地區或災區執行人道救援任務的飛船。布林成立的「輕於空氣」(Lighter Than Air,LTA)公司已成功設計出「探路者一號」(Pathfinder 1),預計今年底試飛。

LTA指出,飛船靠氣囊內的氫氣或氦氣產生浮力,利用浮力原理飛行,因此能在空中懸停。與飛機等其他航空器相比,飛船所需的動力輸出較少,相對較環保,同時也有低噪音與低成本的優點。

此外,飛船使用的氦氣是惰性氣體,不會燃燒也不助燃,因此相當的安全。隨著航空工業的發展,研究人員開始把鈦合金、鋁合金、碳纖維等複合材料應用到飛船上,使飛船更輕、載重量更大、使用壽命更長。

此外,飛船的油耗較低,載運物資與登陸的能力高於飛機,能夠到達一些路面情況不好的地區。飛船的續航力極佳,可在高空連續航行長達三周,並安裝監控及通訊系統,執行偵察任務。

LTA表示,該公司的飛船將以氦氣提供升力,並使用氫燃料電池為飛艇提供推進所需動力。新一代飛船除了可減少載客與貨物運輸等商業用途產生的碳排放,也將投入人道救援任務。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