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藝筆記】東坡賞心十六事 九之四

文/陳牧雨 |2022.06.07
1409觀看次
字級
圖/陳牧雨

文/陳牧雨

柳陰堤畔閒行

一○八九年,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時,為了疏浚西湖及接連南北兩山,於是將湖中挖掘的泥土在湖上築堤,後人為了紀念東坡,因此把這座堤命名為「蘇公堤」,或謂「蘇堤」。

東坡在堤上遍植桃柳,並且以一桃一柳的秩序排列。每到春季,桃紅柳綠之間,美不勝收,「蘇堤春曉」後來竟成為「西湖十景」之首,也是杭州市民踏青必到之處。

因為堤上築有六座橋梁,因此元朝的「錢塘十景」中,亦列有「六橋煙柳」一景。當時有民謠謂:「西湖景致六條橋,一枝楊柳一枝桃。」另外也有一說:「十里長堤跨六橋,一株楊柳一株桃。」

想像在一帶煙花柳霧的美麗堤上漫步閒行,倘佯其中,波光瀲灩,柳風拂面,觸目盡是柳綠桃紅的美景。此時思慮清澄,心身舒暢,一切煩人雜事已被拋諸腦後,如此自是身心一大享受。難怪東坡會把「柳陰堤畔閒行」列為「賞心十六事」之一了。

這件事楊慎在他的〈記蘇堤始末〉記載得很詳細,原文是:「東坡先生在杭州、穎州、許州,皆開西湖,而杭湖之功尤偉。其詩云:『我在錢塘拓湖淥,大堤仕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山通。忽驚二十五萬丈,老葑席捲蒼雲空。』誠詩史也,而注殊略。」(昌豐,指豐美姿儀)

文很長,我只節錄其中一段。總之,東坡所到之處都喜歡浚湖築堤,而且都名為「西湖」。只是杭州西湖工程較浩大巨偉,因此知名度也比較高。如今,「西湖」這個名稱,已成為「杭州西湖」的專有名詞。

明代皇甫涍的〈西湖歌寄方思道〉詩中,是這麼提到蘇堤:「西湖窈窕三十里,柳絲含煙拂湖水。青山蕩漾春風來,蘇公堤邊花正開。玉缸春酒映江碧,幾醉江花柳花白……」

當年,蘇提初成,東坡行吟其上,想必也是如此況味。

花塢樽前微笑

花塢必是有花,樽前必然有酒。這「花與酒」的關係,自古以來,其實存在著兩種樣態:一是「持樽對花」,一是「以花釀酒」。

李白有一首〈山中與幽人對酌〉詩:「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花是醉目,酒是醉身。不過以健康的觀念而言,酒宜淺酌不宜狂飲。狂飲如李白,醉了只好把朋友趕走,不過這首詩也突顯了李白瀟灑不受拘束的性格。

而東坡的「花前樽酒微笑」,想必是對花淺酌而非醉飲。東坡深具佛學素養,對花微笑想必也如佛學中的「拈花微笑」吧?

佛教經典有這樣一個故事:「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華(花)示眾。眾皆默然,唯迦葉破顏微笑。」這個「破顏微笑」就表示迦葉領略到了佛陀拈花教誨中的某種真義,因此心生歡喜而微笑。

想來,東坡也是如此心境吧?

自古以來人們喜歡以花釀酒。這樣的酒也被稱為「花酒」。

唐代趙嘏有〈春釀〉詩:「春釀正風流,梨花莫問愁。馬卿思一醉,不惜鷫鸘裘。」

「馬卿」是指司馬相如,相如有典當鷫鸘裘換酒的故事。至於詩中「春釀」釀的應是梨花酒。

不過古人的花酒,並非是直接以花釀酒,而是把花放入酒中浸泡,使得花香沁入酒汁,增添酒的香味罷了。

所以釀花酒,所選必是香味濃郁的花材。比較常見的除了梨花外,還有桂花、菊花、玫瑰酒、茉莉、牡丹等。

白居易有一首〈花酒〉詩:「香醅淺酌浮如蟻,雪鬢新梳薄似蟬。為報洛城花酒道,莫辭送老二三年。」(送老,指消遣老來的時日)

以花酒養老,偶爾香醅淺酌,倒也是十分愜意的事。

但切記,不可狂飲傷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