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 好處多 對環境破壞最少 文/程憲 |2022.05.21 語音朗讀 10499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單車活動近年十分熱門,世界自行車日各國更不約而同舉辦相關活動。圖/pexels共享經濟最終目的不是為了省錢,而是達到循環再利用的永續目標。 圖/台北市工務局歐洲有不少國家國民,主要以單車代步。圖/pexels騎單車 好處多 對環境破壞最少 圖/pexels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賞景速度正好。圖/pexels 文/程憲「開車太快,走路太慢,騎單車正好。」單車被公認是既節能又不會汙染環境的交通工具,從2018年起,聯合國宣布每年6月3日為「世界自行車日」,每到此日前後,各國都會配合舉辦單車騎乘活動……傳統「單車」,既不燃油燃媒,又不費電,更不會排放廢氣或製造噪音,被公認是既節能又不會汙染環境的最環保交通工具,各城市也積極建制單車路網,改善自行車道,建置專用標誌,普及共享單車……朝向環境永續發展之路邁進。曾有人懷疑過:騎腳踏車真的環保嗎?畢竟,製造一輛腳踏車,過程十分消耗資源和能源,若單純從製造過程的角度來看,多少還是會破壞環境。然而,每輛腳踏車一旦被騎乘次數及里程夠多,和其他交通工具相較之下,還是產生了足夠的環保價值,明顯超越其對環境的破壞。單車最永續最不汙染其道理就如同環保購物袋,製造過程及材料未必全部都符合環保──即便是布製環保袋也一樣,但一旦人們用它不斷去購物,讓布袋循環再利用,只要使用超過131次,就能符合真正意義上的「環保購物袋」(一次性塑膠袋再利用,則要使用173次以上)。若進一步研究:究竟是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班較環保?還是周末狠狠騎上周間4倍量里程較環保?答案不言可喻,應是前者更為環保。畢竟,若不騎自行車上下班,替代性的交通工具就必然是大眾運輸工具或自行開車,若搭乘趟數相同,核算下來自然是騎自行車最環保,其次是大眾運輸工具,最不環保的就是開車上下班囉。荷蘭國民日騎5公里以荷蘭為例,面積只比台灣大一些,但單車數量比全國人數還多,荷蘭各城市中,不但有專用單車道及專屬標誌,全民樂於騎乘單車及遵守交通規則,即使在風雨中逆騎也甘之如飴,因此有統計指出,荷蘭人平均每天騎4~5公里,即便換算碳排,想必也是微乎其微的。鑑於各大城市愈來愈普及的「單車專用道」,相信民眾也深信:建立單車路網對城市環保永續大有助益,但好處究竟有哪些呢,且看以下分析:1.節省能源耗費相較於其他交通工具,製造單車所需的能源很少,WattzOn網站指出,生產7.2公斤的碳纖單車耗費能源,僅為平均每輛汽車使用能源的1/10以下。此外,與車用路面相比,興建單車道的能源密集程度較低,通常所需空間和基礎都較少。2.提升空氣品質單車不只是能源用量低,若許多人都放棄製造汙染的運輸方式,改用零碳排放的單車,城市的空氣品質應會提升,同時減少碳排放量。這從世界各主要城市的單車使用率統計也可看出,空氣品質很糟的城市,通常民眾單車使用率都僅在1~2%間。但只要愈多民眾選擇不開汽車、改騎單車,自然而然就能減少碳排放量,空氣品質自然也會進步許多。3.減少噪音汙染汙染並不僅止於空氣,城市裡的噪音也是一種汙染源。長期處於高分貝噪音的環境中,可能影響生理、增加壓力、危及健康。而都市中車多人多,汽機車的引擎聲、喇叭聲、排氣聲、店家的廣播聲及視訊聲……所累積出的噪音往往帶給人無形的壓力。相對的,單車行駛往往噪音很少,鈴聲也輕盈悅耳,少了很多噪音汙染。4.減少死亡事故騎單車雖然不能說完全不會發生交通事故,但不可否認的「10次車禍9次快」,相較於小汽車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車的7.3倍,自行車的交通事故率,10年來在全國單車輛增加一倍、突破千萬輛的情況下,僅從2.2%提升到3.4%,而且絕大多數死亡事故發生的原因,出在車速較快的電動(輔助)自行車。5.促進全民健康都市人很多都是「亞健康」狀態,生活水平的提高帶來負面的影響,與其在健身房運動,何不選擇騎單車出行呢?騎自行車可以預防大腦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經系統的敏捷性,鍛鍊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益壽延年,還可減肥及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6.共享不必擁有各城市愈來愈普遍的「共享單車」,是以共享代替購買單車的經濟模式。而這種模式,也在自行車路網建置完整後,民眾日漸依賴做為接駁主要工具下,自然而然達成綠能、環保的目標,凝聚民眾共識,更滿足城市交通最後一哩路的需求。不過對於城市裡的環境挑戰,多騎單車及單車路網並非萬靈丹,都會空氣品質分析相當複雜,受到天候、地形、產業等地方因素左右,均超出單車路網控制範圍,但話說回來,城市總在使用能源、排放碳、製造噪音,單車使用比例若超過其他交通運輸方式,就會消耗較少能源、排放較少碳、也產生較少噪音。世界自行車日 騎乘同慶為達成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從2018年起,聯合國訂定每年6月3日為「世界自行車日」,各國也會舉辦各種騎乘活動,以異地同騎的方式來慶祝世界自行車日。台灣地區將於5月28日(六)早上9:30~12:00,由交通部將自行車環島一號線,及相關環支線畫分成45條路線(平均各段行程長度為15~27公里),由各分組負責單位開放騎士報名,下載使用「環騎圓夢APP」,同一時間從45個起點,分別騎乘至各路線終點,以串連出台灣的形狀,響應聯合國「2022世界自行車日World Bicycle Day」。今年各段騎乘路線,請至交通部觀光局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網站查詢,凡報名並完成騎乘者均可領到別致紀念品,參加者全程應戴妥自行車專用安全帽。部分路段提供自行車租借服務;部分路段有Youbike租借站,但無法保證數量;部分路段則邀請專業攝影師全程拍攝,照片將免費提供給參與的民眾。自行車問世已超過兩個世紀,聯合國希望各國在每年6月3日附近,舉辦自行車騎行活動,增強國民身心健康,在社會中營造一種騎自行車的文化,更多關注使用自行車的好處,因為它是一種簡單、負擔得起、清潔和環保的永續交通工具。自行車有助於淨化空氣,減少擁堵,在一些未開發國家及高山地區,因為有自行車當交通工具及可微量發電進行LED燈照明,使最弱勢群體更容易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其他社會服務。 前一篇文章 環保生活 力行Play 下一篇文章 世界環境日50年 地球環境變好了嗎?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海底垃圾令人驚呼陳徵蔚 投身淨海不讓海洋哭泣藉高關稅推動綠色轉型關稅海嘯來襲 氣候投資信心面臨考驗面試提案 誤用AI易踩雷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