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一級導演 王舸 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是幸福的
圖/王舸提供
王舸在舞劇《旗幟》排練現場。圖/王舸提供
文/記者廖翊
「我感到,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做到以德為先。作為藝術工作者,要以道德為根基,探求永無止境的藝術。」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一級導演王舸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不久前,王舸也榮獲「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
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
一九七五年出生於四川自貢,二○○○年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熱愛、探索、創新,支撐著他一路走來,從一個出色舞者成為一名優秀舞蹈編導。
「我的每一次創作,都源於現實生活的感知。」王舸介紹,當年在武漢體驗生活,其下榻酒店附近一對賣早餐的下崗夫婦吸引了他的關注,從他們日復一日的忙碌、迎送、拾掇中,他捕捉到一種特別的樂觀精神與生活美感,充溢武漢人生活原味的舞蹈作品《過早》由此誕生;十多年前,面對日漸老去的父親,傷懷之時,他思考日益嚴峻的人口老齡化社會現象,編創了舞蹈作品《父親》,寄託對父母的思念,喚起社會對空巢老人的關愛……
「舞蹈要關注生活,要用真善美與觀眾共情。」王舸解讀其「用生活來編舞」所產生的社會反響,堅信生活、情懷對於藝術創作的重要性。這些年,無論創作、演出多麼緊張,王舸堅持參加中國文聯、中國舞協組織的采風創作活動,每一次采風都有新發現,都有新作品問世。
「作品始終是藝術家的立身之本。」王舸志在「追求精神層面的東西」,著力於藝術的探索與創新;在重大題材創作中,敢於衝破簡單構建戲劇衝突的模式,注重人性的深層探索與創新表達,追求對歷史、人物的「高級講述」,而這些作品也讓他多次榮獲獎項。
為何而舞為誰而舞
生活中的王舸顯得比實際年齡年輕很多,他覺得,能夠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幸運且幸福;能夠在舞劇藝術創作上展示才華、實現夢想,首先要感恩這個時代。
「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讓愈來愈多觀眾走進劇場,中國舞劇擁有很好的市場;這些年,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在扶持藝術創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舞劇創作迎來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中國舞蹈人擁有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王舸表示,自己正處於最好的創作年齡,如何培養更多年輕後繼人才,如何運用舞蹈語彙講好中國故事、弘揚真善美、傳遞正能量,是自己最大的思考,也是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為什麼而舞?為誰而舞?用舞蹈表現什麼?向世界傳達什麼?我經常這樣問自己。」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