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芳擅長配色,喜歡淺藍色、碎花,圖為她製作的商品。圖/澎湖家扶中心提供
【記者李祖翔專題報導】澎湖有間手工紀念品專賣店「逆流小魚工作坊」,商品獨一無二,不少客人都可以等上一個月的製作時間,即使疫情升溫致觀光產業停擺,依然願意訂購,只因為喜歡商品及想為海洋盡一分心。
其中一位創作者阿芳是緬甸華僑,二○○五年先生因病過世,一夕之間孤兒寡母如何生存成了最大挑戰,因緣際會成為澎湖家扶中心逆流小魚的一員,沒有縫紉基礎,但想起「母親是裁縫師」的記憶,一針一線走上縫紉之路。
阿芳擅長配色,喜歡淺藍色、碎花,就像大海的恬靜與美麗,也是她在澎湖居住三十年的感受;如今孩子長大、各有際遇,她依然待在工作坊,提攜後進,並把孩子對媽媽的愛和遇到困難依然樂觀的態度,分享在手作小物上,讓有緣購買的人幸福。
創作者小雅則是離婚後為了養活一家,決定挑戰縫紉,從零開始,光是魚口鑰匙包她就練了半年,很常把可愛的小魚做成戽斗;讓她充滿成就感的則是朋友說「只要購物袋上的烏龜,不需要袋子」,她突發奇想做出第一只圓圓的海龜零錢包,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商品。
她們的商品受青睞,社工莊妤庭說,因為「材料很特殊」,都是民眾捐贈、剩餘的衣物;特別是有些客人喜歡某種圖案、布料或顏色,媽媽們沒有提供客製化服務卻會努力滿足需求,客人都願意等上一個月。
方案專員王婉瑄說,目前工作坊受到澎湖地區與觀光網協助串聯,觀光和關注文創、環保的人都願意支持,粉絲也會關注市集、擺攤和新品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