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去年新生兒人數僅有十五萬三千名,今年又逢虎年,可能呈現跳水式下跌、創歷史新低;降低死亡率,是國內新生兒科的重點目標,「早產兒保衛戰」也成首要工作。健保署自四月一日起,針對RSV單株抗體擴增給付給出生時懷孕周數未滿三十三周早產兒,從即將出院時開始,每個月施打一劑,總共可以施打六劑,擴大照顧「一個都不能少」的寶寶。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上月甫舉辦降低新生兒死亡率共識會議,早產是新生兒死亡主要的原因之一。會中指出台灣新生兒死亡率為千分之二點四,明顯高於日本千分之零點九,以及南韓千分之一點五;如何更進一步降低早產兒死亡率,仍是東亞各國關注焦點。
台灣新生兒科醫學會祕書長鄭玫枝指出,過去二十年來,台灣早產兒的存活率已明顯上升,但出生體重低於五百公克的極度早產兒,則有增加的趨勢,而早產兒出院返家後的頭號威脅之一,即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全球至今仍在新冠病毒的攻防戰之中,人們對於呼吸道病毒的預防意識相對提升,據統計,除了新冠病毒外,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人數竟也連帶上升,法國、日本、南非等國家都發現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人數,前年、去年都較往年成長。
呼吸道融合病毒是造成嬰幼兒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之一,也是引起細支氣管炎及肺炎的重要原因,其中,出生時周數不滿三十三周的寶寶,在一歲內感染RSV後,每四名就有一名,需要住進加護病房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