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歷史】 崇儒重道 下馬碑

文/鄧榮坤 |2022.04.19
1291觀看次
字級
台南孔廟有「全臺首學」的美譽。圖/鄧榮坤
孔廟大門左側有一塊以滿漢文對照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的下馬碑,見證當年對萬世師表孔子的尊崇。圖/鄧榮坤

文/鄧榮坤

佇立於豔陽下,南台灣的陽光灼得人肌膚有點疼。漫步走過孔廟時,發現逝去的歲月似乎離我們如此之近,學童們琅琅的讀書聲於腦海中迴盪。

進入孔廟前,大門左側有一塊以滿漢文對照刻有「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十二字的下馬碑,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此碑乃於清康熙年間奉旨設立,以示對萬世師表孔子之尊崇;雖然被稱為廟,卻是一座與台灣道教宮廟不同的孔廟,其又與鄭氏王朝有什麼關係呢?

台南孔廟是台灣最早的文廟,鄭氏王朝時期,一心一意想以台灣為反清復明根據地的鄭經,審度當時的情境後,採納諮議參軍陳永華的提議而興建,也奠定了文化古都的美名。

陳永華二十三歲那年,獲得兵部侍郎王忠孝推薦,投入鄭成功的麾下,發表他對反清復明的看法,並分析未來形勢演變,深得鄭成功的賞識而授予「諮議參軍」的職位,也聘請他擔任他的兒子─鄭經的老師,於是,成為鄭氏王朝非常重要的謀略大將。

當時,處於兵荒馬亂的世局,許多事必須在亂如麻絮中,迅速理出頭緒來。眼光深遠的陳永華以「十年成長,十年教養,十年成聚」的復國計畫,建議鄭經在桂仔埔(鬼仔埔)建立一座學堂,讓當地學子有識字的機會。學堂初設時,僅設大成殿,用來祭祠孔子,又稱先師聖廟,之後又設明倫堂作為講學之用,清初時期,一度是全台灣童生入學之場所,於是有了「全臺首學」的美譽,也是台灣唯一有泮宮石坊的文廟。

豔陽下,空氣顯得乾燥,陪我們踏查古都文化的文史工作者沈筠,黝黑的皮膚似乎已窺不出當年書生的模樣,因為他在這塊土地逗留好幾年了,習慣了炙熱的太陽。他說,鄭氏王朝時期的科舉制度,由上而下可分為院試、府試以及州試三級考試。男童滿八歲入社學接受初等的經史教育。陸續通過州試、府試以及院試者,則取得廩膳生的資格,可進入太學接受高等經史教育。每個月授課、考試一次,並依照學習成績的優劣發放零用金。每三年舉行大試,審慎選拔優秀的監生,填補六官都事的職缺。

沈筠表示,當時國子監的官職分為禮官、學院以及國子監助教,後二者分別由陳永華及葉亨擔任。其中,禮官為主辦全國教育的行政機關,學院為掌握教學與考選的主事官,明朝末年的八股取士制度逐漸在這裡淡化;也因為鄭經落實了真正的取才制度,使得立國不久的王朝得以培養出有真才實學的讀書人。

時光荏苒,孔廟依然屹立於這片曾經有砲火響過的土地上。三百多年來,孔廟歷經數次重大整修,至今成為台南最完整的傳統閩南建築組群,「文武官員軍民人等至此下馬」的碑石,依然亮眼,成為遊客駐足拍照取景的景點。

文武官員必要的謙卑,讓孔廟多了一分尊榮;而令人歎為觀止的大成門,是以六根柱子支撐的木構架,每組門扇上不繪門神,而是共設一○八根門釘,門的兩側不書寫任何楹聯,以示對此位列遊周國的大儒的敬重。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