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印象】 油紙傘的今昔風華 文/黃聰哲 |2022.04.19 語音朗讀 300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黃色油紙傘 圖/黃聰哲 湖北恩施女兒城茶藝館油紙傘空間藝術。 圖/黃聰哲紅花油紙傘 圖/黃聰哲 文/黃聰哲古代稱傘為簦或蓋,《集韻》稱傘字通作繖,典出《晉書‧輿服志》,故繖爲傘的古字。傘,為形音字,形象一把撐開的傘,部首「人」代表傘蓋或傘面,字中間的四個「人」部件像傘架,或稱傘骨,「十」像傘柄。因此民俗觀字形,視傘字中的五個人部件,喻為多人多子,實際上與人的意義毫無關聯。傘,《集韻》道:「禦雨蔽日,可以卷舒者。」禦雨蔽日,是人類生活基本需求,而「可以卷舒」是方便於攜帶,物質文明的演進。製傘工藝始於何時,何人所造?據典籍實難考證,有謂始於黃帝所作華蓋,或謂太公所作曲蓋演進而來,因皆非信史,難為疑古學者所徵引。《六韜》曰:「天雨不張蓋幔,周初事也。」又《通俗文》曰:「張帛避雨,謂之傘蓋。」據此推之雨傘之用,三代已有,其傘蓋是蒙以絲帛。油紙傘,製作材料有竹、紙、桐油,竹及桐油在三代前已具備,故紙便成了製作油紙傘演進的關鍵材料。《格致鏡原》載:「至元魏之時,魏人以竹碎分,並油紙,造成傘,便於步行騎馬,傘自此始。」到了隋朝,《隋書‧禮儀志》載:「皇宗及三品已上官,青傘朱裡。」唐至五代國初,京師皆不禁打傘。具有藝術價值的油紙傘,從此傳遍全國,甚至外傳到日本、朝鮮及亞洲地區,並被日本稱為「唐傘」。尤其北宋清明上河圖,可觀賞到市井許多庶民手持油紙傘的身影,悠遊市集,足見油紙傘已普及,是民間重要的禦雨蔽日用具。一、始觀油紙傘形態元代薩都剌道:「開如輪,合如束,剪紙調膏護秋竹。日中荷葉影亭亭,雨裡芭蕉聲簌簌。晴天卻陰雨卻晴,二天之說誠分明。但操大柄常在手,覆盡東西南北行。」傘舒其形如輪,卷則如縛束,以黃桐油膏護,則通透明亮,睛天有如層層荷葉,雨天有如雨打芭蕉聲,手握木竹柄,任爾東西南北行。二、次審油紙傘文化藝術油紙傘以文字、繪畫、工藝美術、書法等各種藝術表現方式,在煙雨江南體現出中華民族生活智慧的文化特性。油紙傘的工藝精細繁複,以傘骨能將三百六十度均分,形如網狀結構的美感。有舞台劇以傘骨配合舞者肢體語言,來表達其藝術內涵。油紙傘的傘面,結合書法及國畫畫風,如春蘭、夏荷、秋菊、冬梅、四季長青竹、華貴的牡丹等,在畫師精心彩繪、書法題字落款下,一幅傳統藝術品融入文化,就此傳承千百年。江南煙雨,油紙傘中佳人增古韻。江南多雨,古鎮曲徑通幽,油紙傘中才子佳人,相依傘下鬢私語,半為遮雨半遮羞。油紙傘成為詩中常見的意象,二三油紙傘,撐起萬年愁。不見前塵人去處,剩得詩句相酬。文人墨客借以抒發內心愁緒。三、終觀油紙傘民俗文化意義美濃的油紙傘製作技術,傳承了中國文化。美濃客家語是四縣腔,油紙音轉成「有子」,且傘字中有四人,象徵多子多福。傘開圓如輪,寓意美滿團圓;傘可遮日避雨,象徵驅惡避邪;傘骨為竹,竹代表長壽,又有節節高升之意。在客家習俗裡,油紙傘是一種吉祥物,女兒出閣,即贈與一對紙傘,男孩成年禮時,也要送紙傘,神轎及新娘下轎皆以油紙傘來遮蔽。終觀其民俗文化,皆以平安吉祥為底蘊。油紙傘,本為為禦雨蔽日的民生所需,因與古典文化藝術相融和,從尋常百姓家蛻化成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前一篇文章 【長期徵文】 下一篇文章 【走過歷史】 崇儒重道 下馬碑 熱門新聞 01【植感時光】天堂之果 紅豔刺寶木鱉果 2025.07.2702人生是過客 相遇皆因緣2025.07.2703呼吸 蘊藏身心能量2025.07.2704【紅塵禪煙】彼岸2025.07.2705庭院不除草 吸引鳥兒回來築巢2025.07.2706水域藥物汙染 鮭魚出現冒險行為2025.07.2707薑黃抗發炎保護大腦 清自由基防智力退化2025.07.29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 6-12025.07.2909淨業林念佛 新加坡信眾回佛光山精進2025.07.2810南區佛光金剛知賓 打造一流佛光品牌2025.07.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優游藝林】浮在水面的佐川美術館 【歷史現場】從戍衛海疆到軍艦博物館 德陽艦的奇幻轉型【走進大西南】中國西南民族體質調查(上)【五十三參──慧裴法師攝影巡迴展】守著自己的寶藏【大江南北】北寧公園夏日賞荷 【民俗資產】走讀屋脊上的守護獸 作者其他文章【撫今追昔】港都今昔風貌 【大江南北】湖北恩施土司城【大江南北】 煙雨江南 水墨烏鎮【生活文化】印象客家庄【大江南北】西螺泰山石敢當文化【文化印象】 虎嘯虎威虎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