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同】 落實五和 享太平 星雲大師 |2022.04.10 語音朗讀 206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處世無畏和平共存《星雲大師全集》選22》,香海文化出版人與人之間,真誠的交流、互動,就能建立和諧社會。圖/Pexels自心和悅之人,看什麼都美都好。圖/Pexels 文/星雲大師 所謂和平,是我先去跟別人和平,不是要求別人來跟我和平。佛門有謂「叢林以無事為興隆」。實際上,「無事」的前提一定要先做到「人和」;能夠「人和」,才能「無事」。所以僧團裡,平時以「六和敬」來維繫人事的和諧;對於社會大眾,我則提出「五和」的理念,即「自心和悅、家庭和順、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以下依序說明。第一、自心和悅:人是世界的主人,心是人的主宰,當我們的心能夠清淨、真誠、坦白,能擴大心的世界,能在心裡擁有他人、擁有社會、擁有佛法,那麼無論是看人、看事、看地,心裡自然就能歡喜和悅。第二、家庭和順:一個家庭裡,想要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唯有彼此相互了解、體諒、尊重、包容;所謂家人一條心,即使泥土也能變成金。第三、人我和敬:與人相處,大家要能和氣、尊敬;凡事互相幫助、體貼、諒解,彼此之間不對立、不衝突;凡事往好處想,所謂「觀德莫觀失」,能夠經常記起別人的優點,那麼人我之間就能相互和敬了。第四、社會和諧:社會是由很多不同族群所組成,各自有不同的成長背景、生活習慣及不同的訴求等。在很多的「不同」裡,要讓社會和諧,必須依靠彼此尊重、互助、友好,並願意真誠的交流、對話,才能維繫社會的和諧。第五、世界和平:世間最怕的就是彼此對立,家庭裡,夫妻、兄弟姊妹對立,感情怎麼會好呢?國家、種族對立,問題更不容易解決。如果每個國家都能講信、崇德,以慈悲喜捨之心包容異己,戰爭的侵略事件自然不再發生。願意以無我的精神對待其他國家、民族,世界就能和平共存。與人為善結善果所謂和平,是我先去跟別人和平,不是要求別人來跟我和平。凡事要求別人先做,比較不容易,應先從自己做起,主動釋出善意,有善因才有善果。因此,人和人之間只要不執著這個「我」,就能達到和平。基本上,戰爭與和平都在「人為」,如果大家的瞋恨心不停止,一直想要用武力去征服別人,就無法達到和平的目標。而我所提倡的「五和」,是從小擴大,先從自我做起,能自心和悅後,再慢慢擴大到家庭,就能家庭和順,進而擴及社會。如能在與人相處上,人我和敬,自然就能夠社會和諧,甚至逐漸達到世界和平的目標。一個團體裡,能幹的人,大都能促進和諧;不能幹的人,則容易引起紛爭。人與人之間,能夠容許異己的存在,尊重、包容,就能和諧。如花園中,美麗的花需要有綠葉的陪襯才會更美麗;一首歌,配樂和諧才會動聽;一桌菜餚,酸甜鹹辣味道和諧,才會美味可口;人的五官,眼、耳、鼻、口長得勻稱,人才會美麗。相對的,不論國家、種族、宗教之間,唯有「和」才能真正的和氣、和平、和好、和悅、和順、和諧,世界也會變得更美好。(摘自《處世無畏和平共存《星雲大師全集》選22》,香海文化出版;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歡迎助印。請洽香海文化02-29716868。)作者簡介星雲大師江蘇江都人,曾參學金山、焦山、棲霞等禪淨律學諸大叢林。1949年春來台,主編《人生雜誌》等刊物。1953年駐錫宜蘭念佛會,奠定弘法事業的基礎。1967年創建佛光山,以人間佛教為宗風,致力推動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建三百餘所道場,如美洲西來寺、澳洲南天寺、非洲南華寺等,又創辦多所美術館、圖書館、出版社、書局、人間福報、雲水醫院、佛教學院十六所,興辦中學三所,以及西來、南華、佛光、南天、光明等大學。1970年後,相繼成立「大慈育幼院」、「仁愛之家」,收容撫育孤苦無依之幼童、老人及從事急難救濟等福利社會。1977年編纂《佛光大藏經》、《佛光大辭典》,並出版《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等。大師弘揚「人間佛教」,以「地球人」自居,對於「歡喜與融和」、「同體與共生」、「尊重與包容」、「平等與和平」等理念多所發揚,於1991年成立「國際佛光會」,被推為總會會長,實踐他「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理想。 前一篇文章 【將心比心】 老闆娘後遺症 下一篇文章 【人生真理】 強連結讓人 更知足、更幸福、更長壽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小說賞讀】引路人:特納【職場心法】同理自己 也同理他人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