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洪貞
清明是節氣,也是重要節日,傳統的掃墓時節。
在客家的習俗裡,掃墓時間會因來自不同原鄉而有不同,北部客家是從年初二開始,南部客家則是農曆二月以後就可以掃墓了。一般會選擇周休假日,方便大家返鄉;也有些小家族,只要大家方便,約好時間就去掃墓了,沒什麼硬性規定。
我娘家是個大家族,族人分布全省甚至海外,為了方便大家安排行程,規定每年農曆二月的第一個星期日早上,就是我們劉家的掃墓日。
於是,每年的這一天,來自四面八方的族人,為了慎終追遠緬懷先人,都會攜家帶眷,滿載豐富的牲禮、水果、飲料,以及一顆誠摯的心共同前來。希望在這個有意義的日子裡,為祖先們獻上一炷香,感謝他們的庇佑,讓子孫們身體健康、事業順利、歲月靜好。
每次掃墓就像個大聚會,大家會趁著這難得的機會,聊著一年來生活日常的點滴。掃完墓的中午,大夥兒聚在三合院的禾埕上,開心地捲起袖子,分工合作共同辦桌。有的洗碗筷擺桌、有的切菜洗菜配菜、懂料理的就下廚掌杓,把自家種的農產品和拜拜的牲禮,煮成一道道的佳餚。
由於都是一家人,感情特別濃厚,特別有默契,眾人合作無間過程順暢,很快就可上桌用餐,享受超大家庭的聚餐樂趣。能來參加的相見歡,歡聚一堂;對於不能前來的也要關心一下,透過網路來個線上問安,就是要凝聚向心力,表現劉家同心協力的好典範。
掃墓就是這樣,除了感謝先人們的恩澤,也感謝世代子孫,一年一次的大結合。